隨著各地 “十四五” 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建議或者征求意見稿相繼公布,多地明確表示要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以下匯總了部分省市文件中與“碳達峰”、“碳中和”的相關部分內容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本市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結合本市實際
截至目前,全球已經有超過100個國家、地區陸續宣布了碳中和目標,其中包括美國、中國、歐盟、俄羅斯、日本、德國等全球主要經濟體。設定碳中和目標已經成為全球氣候治理的最大亮點之一。然而,全球氣候治理知易行難
區塊鏈信息化平臺將是碳核算和“雙碳”目標規劃的重要手段,要積極發揮平臺的重要作用,幫助各級政府和企業開展碳中和規劃。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把碳達
在全國率先推動氣候投融資試點,重慶成立了全國首個區域性氣候投融資促進中心——重慶市西部氣候投融資產業促進中心。該中心一方面要為包括金融機構在內的社會資本“供給側”找項目,引導資本等資源要素向綠色低碳領域流動,發揮好“引流”“導流”“分流”作用
碳排放權交易可以讓碳排放指標像普通商品一樣進入碳市場交易,以較低成本實施碳排放總量控制,發揮市場機制優化配置碳排放權等環境資源的作用,倒逼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低碳轉型,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對于投資應該聚焦哪一些領域的問題,潘家華總結和梳理了五個賽道,分別是:(一)生產側的零碳賽道,包括零碳的風、光、水、生物質等零碳能源領域以及儲能領域。(二)消費側賽道,包括熱泵、純電動汽車、隔熱材料等。(三)碳移除賽道,包括CCS和碳匯等
三個方面的“清楚認知”、兩個方面的“充分利用”、以及企業自身碳能力的全面提升,將助力企業科學地和戰略性地布局 “碳金融” – 減碳、賣炭、買碳、抵押碳等等,利用碳金融手段,降低融資成本,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實現“雙碳”目標主要有能效提升、零碳排放和負碳技術三條路徑。何洋認為,我國自上而下的綠色金融標準制定處于快速起步階段,重點聚焦綠色產業范圍、綠色項目認定。何洋強調,碳金融的創新不僅需要行業內的公司不斷踐行雙碳項目,更需要金融機
“綠色債券評估認證”、“企業綠色年報倡議和評估”及“常規的溫室氣體減排項目審定與核證”三類可以幫助碳金融發展的工具。王宗挺強調碳減排項目開發的時候,需要考慮項目的額外性、項目的風險以及項目協同的效應,選擇不同方法學和不同標準進行開發
碳資產管理將成為企業發展新增長點,企業可以從經濟層面,環境層面和社會層面獲得碳資產管理的收益。其中,經濟層面可以挖掘企業的減排資產、充分管理好企業的排放資產,獲得減碳收益。環境層面,培養了企業的環境價值觀,對可持續發展有非常大的幫助
碳金融幫助企業在沒有增加額外投資的前提下,既實現了碳資產的正向收益,也提升了企業的ESG評級,這對企業來講是一個特別積極的正向反饋。同時,知己集團的清潔供暖+碳交易項目模式,也為行業提供了寶貴的成功樣本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