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正在遭遇一場前所未有的寒冬,這是行業的共識。因為人們看到了資本的退潮,看到了區塊鏈泡沫的破滅,看到了投機者的逃離,但是,他們卻忽略了還有一些人依然堅守在區塊鏈的行業里。或許,這個時刻開始蕩滌一些污穢的開始
據了解,從現實操作邏輯上看,包括比特幣在內的去中心化應用都是從中心化運營后逐漸走向去中心化的,因此,對于去中心化完成之前的中心化運營,與去中心化完成以后的監管,這二者的邏輯有所不同。
上海市臨港管委會副主任吳曉華宣布正式將臨港打造成上海區塊鏈試驗港,開始區塊鏈在臨港十大應用場景的建設。而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區塊鏈產業中心作為峰會的主辦方,參與籌備了整場活動,未來也將推動臨港企業與區塊鏈的結合
隨著人均GDP完成從3000美元到5000美元再到7000美元的三連跳,中國居民精神文化消費需求大爆發,文化產業也因此迎來黃金發展期,《戰狼2》問鼎華語影壇、創造票房傳奇,不失為例證。
據了解,AI就像一個孩子,而網絡更像一個國家,AI是這個國家的公民,雖然彼此聯系,但仍有自己的利益(使命)。通過分散的去中心化網絡,提供一個平等的學習機會
現在很多人不斷在談反思、談感想,我其實很怕經濟學家越來越把自己講的像企業家一樣,而企業家講的講的很像經濟學家。很多企業家動不動就是體制改革、中美貿易,其實跟他沒什么關系。但是我們總把自己企業做得不好怪罪于宏
轉眼間,我們已經步入了區塊鏈的新十年。2019年區塊鏈的發展更加撲朔迷離。具有前瞻性的分析和預言,對于整個行業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國家特聘教授,清華大學長江講座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生導師蔡維德,對區塊鏈在2019年的
2018年是區塊鏈行業迅速崛起的一年。各路資本涌入不停,各種藍圖描繪不完。以及,各種美夢破滅不斷……很多人將此輪區塊鏈熱潮與20年前的互聯網泡沫相比。可以確定的是,區塊鏈“泡沫”一定有,但區塊鏈能否如互聯網般改造世界,尚難下定論。
區塊鏈作為一種計算機、大數據以及互聯網領域的科學技術,是靜態的客觀存在,其自身并不會給社會帶來任何危害,只有該技術被應用到具體的場景中,才可能會涉及社會利益或者公共利益。
2017年11月,中關村區塊鏈產業聯盟理事長元道先生和CSDN副總裁孟巖先生提出,將Token翻譯為“通證”。元道先生這樣解釋:所謂通證,就是可流通的加密數字的權益證明。
ST和穩定幣現在特別為市場所看重。相關的項目和研究紛紛出現。更有人預測2019年將是ST和穩定幣年。那么,這兩個看上去各自獨立的概念,兩者之間有什么關聯嗎?為什么它們在同一時期為市場所關注,是巧合還是因為有內在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