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貨幣三大功能的理解,經濟學文獻有兩派觀點,分別是商品貨幣論和國家貨幣論。商品貨幣論強調私人(商品)貨幣的重要性,國家貨幣論強調國家(信用)貨幣的重要性。兩派的差別是,前者認為貨幣最重要的功能是支付手段,通過市場競爭或者大家共同接受形成支付手段,在這個基礎之上可能演變為儲值工具,最后才是記賬單位。
虛擬貨幣炒作近期出現重新“冒頭”趨勢。據相關部門監測,比特幣價格最近一段時間飆升了40%;甚至有言論說“94禁令”已經過時,會抑制社區發展;還有一些機構打著“區塊鏈”名義搞非法金融活動……對此,監管部門高度關注。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9)》,對2018年以來我國金融體系的穩健性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報告認為,2018年以來,全球經濟政治格局仍處于深度調整過程中,中國經濟金融發展面臨的外部挑戰明顯增多
在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上,全球主要國家都在加快布局,“中國技術”也正在全力參與賽道競爭。可以說,我國監管部門和科技創新企業都越來越重視 “硬科技”的發展。但是,筆者注意到,作為區塊鏈技術“副產品”之一的虛擬貨幣,卻試圖混淆概念的方式,將區塊鏈與虛擬貨幣劃等號
比特幣因消耗大量電能而需要大量能源,因此經常遭到攻擊。據稱,它的碳足跡可與大城市甚至小國相比,這一指控經常在主流媒體上引起關注。但是一項新的研究證明,細節決定成敗。比特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以前的
當前的外匯監管主要基于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直接投資、外債、貿易信貸、個人結售匯等極其龐大的數據。這些數據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可靠性和準確性無法完全保證。應用區塊鏈技術后,可利用其分布式記賬方法,將數據采集主
近期,區塊鏈這個由傳統技術組合而成的全新應用模式再次處在風口浪尖。自2008年區塊鏈技術出現以來,其憑借獨有的信任建立機制,在金融領域呈現出巨大的應用價值。傳統金融機構及初創金融科技公司因此積極調整產品
從接近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互金整治辦”)人士處獲悉,相關監管部門日前已經下發通知,要求全面排查和處置借助區塊鏈概念開展虛擬貨幣炒作的非法活動,并要求支付機構等從
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我們要把區塊鏈作為
隨著區塊鏈技術成為社會關注熱點,被監管部門嚴厲打擊的虛擬貨幣出現死灰復燃勢頭。針對這一新情況,最近兩天,多地監管部門宣布,新一輪清理整頓已經在全國展開。
觀察全球保險行業,不難發現一個現象,在效益和公平體系完善的社會,信任成本低,保險產品的價格相對較低;而在社會信任成本高的地方,保險產品不僅少,往往還賣得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