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作為一種基礎技術,在金融科技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與互聯網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楊東表示,在所有技術中,區塊鏈比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其他技術更能對金融有重大的改造和突破。
當前,要發揮區塊鏈在我國經濟社會各領域的重要作用并使其助力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應該從區塊鏈的內涵及特點出發,把握區塊鏈技術的優勢及當前存在的問題或缺陷;弄清楚區塊鏈技術運用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邏輯和有機聯系,深化區塊鏈管理,以更好地助力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什么樣的商品適合成為貨幣?貨幣最終是如何形成的?貨幣的本質是交換媒介,擁有最多交易機會的商品就會自發成為貨幣。而計價單位和價值存儲并不是貨幣的內在屬性,它是貨幣作為交換媒介的副產品。要成為貨幣,最核心的不是計價單位也不是價值存儲,而是其可銷售性,也就是如何獲得最多交易機會。
上觀新聞近日刊出上海社會科學院應用經濟研究所吳培新和李湛署名文章《區塊鏈技術與主權數字貨幣究竟能帶來什么》,文章指出我國主權數字貨幣需加大推進力度有四大建議:
全球有大約10%的金融機構是CIPS和SPFS網絡的使用者。今年第2季度,人民幣在全球央行的外匯儲備中占比1.86%,對比2016年第4季度僅0.84%。8月,人民幣在全球支付中占比2.2%。
區塊鏈作為數字化時代的關鍵技術,是構建下一代信任互聯網和價值互聯網的基石。銀行業作為經營信用的行業,加快布局并推動區塊鏈技術的研究和運用,鞏固和培育競爭優勢,實現高質量、高水平增長,已成為刻不容緩的課題。
11月29日訊,據新浪財經消息,11月29日,ReFinTech金融科技峰會在北京召開。李禮輝就“國家戰略和法定數字貨幣”主題進行演講。
11月29日訊,據中國金融信息網消息,美國財政部部長史蒂夫.姆努欽在今年8月提交給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一份報告中,建議采取措施支持金融科技和金融創新,包括推行監管沙盒。
11月29日訊,據新華網消息,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江必新表示,人民法院將堅持把司法體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設作為“車之兩輪,鳥之兩翼”,以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11月29日訊,據光明網消息,在【金融專家網上說】欄目上,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表示,數字貨幣已經成為世界潮流。
中國央行可能會第一個推出數字貨幣,這種數字貨幣會是什么樣的?具體如何實現?是加密貨幣還是區塊鏈?過去5年,中國央行(PBoC)一直在研究數字貨幣,希望在無現金支付領域領先于全球其他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