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5年,中國央行(PBoC)一直在研究數字貨幣,希望在無現金支付領域領先于全球其他國家。
但其新的數字主權貨幣(將是世界首創)會是什么樣子以及何時推出,幾乎沒有任何消息。因此,人們開始就它可能如何影響民眾、商業銀行和企業提出疑問。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在談到中國央行的數字貨幣時表示,下一步央行將遵循穩步、安全、可控原則,合理選擇試點驗證地區、場景和服務范圍,不斷優化和豐富DC/EP功能,穩妥推進數字化形態法定貨幣出臺應用。
無疑,世界重大國家都在加緊數字貨幣的研究。中國會成為首個推出數字貨幣的國家嗎?中國央行若推出首個數字貨幣,對全球的貨幣形態帶來怎樣的影響?未來數字貨幣在哪些場景的應用更合適,數字貨幣的推出對支付領域以及現有支付格局、對商業銀行將帶來怎樣的影響?央行數字貨幣能否成為生息資產?數字貨幣能否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圍繞這些數字貨幣的核心問題,原浙商銀行行長、
上海新
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曉春提出了關于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的七大猜想。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