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宇航,這個被新華社稱為“喜歡折騰事情的人”,眼下正忙于點融網的事情。而過去2年,他更多以“星合資本董事長”的身份出現,專注于
金融科技領域的創業和投資。
業內人士都知道,郭宇航是一位研究性創業者,同時與監管層保持良好溝通,一定意義上代表著行業風向標。
在本期對話中,從未來數年的投資趨勢,到金融科技領域的風向;從點融網危機,到投資回報,他都有所談及。當然更多還是他在
區塊鏈領域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甚至他對幣價的預測……
談金融科技:持牌和規范是關鍵
馮軍: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9年GDP增長預期目標6%-6.5%。從投資機構角度看,您認為2019年有哪些結構性的趨勢?哪些賽道值得布局?
郭宇航:從投資角度我認為還是兩個原則,緊跟一些抗周期和政策敏感性弱的行業,類似于大健康、科技類、消費類。大家都在往這個方向上轉。目前整個大環境對政策的敏感度越來越高,經濟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大,大家普遍會有謹慎的心態。有錢的也不投了,沒錢的更不用說了。
還有,緊跟政府的產業政策,也是未來三五年的趨勢。
馮軍:星合資本一直是關注金融科技領域,但國家很重視金融風險,那么在金融科技領域有什么變化?
郭宇航:我認為金融科技領域有幾個變化,2016年以來,變化越來越明顯。就是真正以科技和創新這兩個關鍵詞為主導的發展方向要告一段落了,更多的是持牌和規范,到2018年,這兩個轉變已經確定了。未來三五年,持牌和規范這兩個關鍵詞還是主流。
金融科技里面,P2P、眾籌,包括之前給銀行做助貸,不管是金融科技還是科技金融,基本上非持牌機構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創新空間越來越小。
馮軍:您認為下一步P2P監管會是什么樣的趨勢?
郭宇航:保守+穩健吧。現在的監管和2016年之前比會更趨于保守,更趨于防范風險。所以,以創新創業的周期來講,從鼓勵創新、容忍風險轉向比較明顯。從監管角度來說,它會淡化創新的提法,更多的強調風險。以P2P為例,幾千家新創公司這種現象,可能一去不復返。但是最終剩下來的幾百家頭部公司,反倒會瓜分巨大的市場份額。這里面還是有大量的機會。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