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盡鉛華,回歸IT本質。在過去兩年,
區塊鏈、去中心化概念盛行,而我們卻看到相關公鏈上的DAPP(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數量增加而活躍度偏低,游戲、社交等熱門方向也未出現里程碑式的應用,市場一直要問,區塊鏈發展的根本動力在哪里?完全的去中心化是否合理?我們認為,區塊鏈仍應放到IT發展的大趨勢中觀察,而5G的興趣、邊緣計算的壯大,為此提供了基礎設施,在此之上,區塊鏈+AIoT+5G將會誕生出不一樣的互聯網世界,此文對區塊鏈的未來發展做些許展望。
隨著智能手機和
物聯網智能終端的普及,在區塊鏈、
人工智能和5G的推動下,算力、算法和數據三個層面重構互聯網商業模式。我們預期,在區塊鏈、AI和5G融合的推動下,互聯網將呈現新商業模式。互聯網公司對數據的控制力下降,出現算法模式供應商;區塊鏈網絡為數據隱私和數據市場治理提供基礎協議,用戶分享更多數據價值;5G邊緣網絡的算力平臺將承載更多終端流量,改變先有網絡構架,廣義智能終端(攝像頭、小基站、物聯網模組等)計算及存儲能力提升;移動終端的硬件構架向GPU傾斜。
未來算法可以預想呈現模塊化、產品化的趨勢,互聯網公司由數據和網絡效應的壟斷者逐漸蛻變為算法模塊的產品商。未來,數據上鏈、隱私保護下,IT巨頭不必掌握用戶的行為數據,只提供算法工具,通過區塊鏈網絡得到授權、完成數據使用權的費用支付,訓練AI機器人。屆時,互聯網公司也許不再是數據和網絡效應的壟斷者,蛻變為算法產品化模塊的供應商——別忘了,區塊鏈網絡重塑了數據市場的治理,互聯網公司并不直接掌握數據。而背后皆有大規模算力支持AI、區塊鏈的運轉。
區塊鏈實現數據確權和數據市場治理,數據資源的價值分享將向用戶傾斜。在“無主”的壟斷狀態下,個人用戶產生的數據被廣泛用來訓練AI機器人,又產生各類互聯網服務推送給用戶或其他客戶。大數據是基礎的資源,其挖掘出的價值用戶往往得不到任何回報——同時還要承擔隱私被侵犯和泄露的風險。未來,分布在網絡中的數據將得在區塊鏈賬本中得到確權,數據的使用利用區塊鏈
token授權和支付交易。互聯網的價值分享將向用戶傾斜。
5G邊緣計算:“硬核”算力之基。3G/4G時代,數據陸續通過接入層、承載匯聚層、承載核心層,業務數據在核心網集中處理、終結,顯然這種中心化工作方式難以滿足5G應用場景對時延、大帶寬和多連接的要求。5G時代,針對不同的業務場景,業務將在不同節點終結;以去中心化的工作方式提高效率和可靠性。分布式AI的崛起,5G邊緣網絡平臺將承載更多的算力和數據流量。
催化劑:分布式AI應用的快速普及。
風險提示:分布式AI產品推廣展不達預期、區塊鏈基礎研發不達預期。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