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資源的價值分享,將向用戶傾斜。在“無主”的壟斷狀態下,個人用戶產生的數據被廣泛用來訓練AI機器人,又產生各類互聯網服務推送給用戶或其他客戶。大數據是基礎的資源,其挖掘出的價值用戶往往得不到任何回報——同時還要承擔隱私被侵犯和泄露的風險。未來,分布在網絡中的數據將得在
區塊鏈賬本中得到確權,數據的使用利用區塊鏈
token授權和支付交易。互聯網的價值分享將向用戶傾斜。
接踵而來的問題是,如何構建合理的激勵體系?區塊鏈在TOKEN激勵機制上的討論一直不絕于耳,最初的
btc構建了通縮模型,即總量一定,產量四年減半一次,用算力保證系統的運轉及激勵分配的公平性。此后很多與現實相關聯的激勵體系卻遇到了很大的問題,比如迅雷的玩客幣體系,拋開監管問題,但從系統本身的可持續性也有待商榷。
用過迅雷下載的朋友都知道,當電腦運行迅雷終端的時候,PC即成為網絡中的存儲節點,這個點對點系統非常契合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理念,但用戶在這其中貢獻了硬件及帶寬,為了鼓勵在線,迅雷也有過積分獎勵,而其本質增加推廣費用去“獲客”,直到玩客幣的推出。假設為系統做出貢獻可以獲得玩客幣(俗稱“挖礦”),而玩客幣既可以從生態中購買服務,也可以二級市場交易,用戶自然有動力投入硬件和費用去挖礦,生態體系建設加速,且公司不需要投入費用,而當幣價走高時,由于回本周期縮短,用戶有更強的欲望加大投入,當然,其更傾向于將玩客幣用于二級市場交易而非獲得生態中的服務,相反,當幣價下跌時,激勵機制就會出現問題,畢竟生態中所能提供的服務不能實時地與幣價相匹配。
目前,互聯網巨頭作為主體獲得并使用大數據,不存在激勵問題,而未來在5G時代,面向個人數據、版權的確權和使用,同樣需要構建有效交易市場,激勵體系的構建仍是關鍵。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