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中央委員、
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鞏富文接受本報專訪 本網記者 陸航/攝
3月7日下午,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全會社科聯組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中央委員、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一級高級法官、法學博士教授鞏富文做了提為“大力推動
區塊鏈技術創新發展”的重點發言。他在發言中提出:
區塊鏈技術因其去中心化、分布式記賬、不可篡改等顯著特性,在全球范圍和各產業領域被探索應用。為促進區塊鏈技術進一步創新驅動產業發展,推廣應用是路徑,安全發展是底線,科學監管是關鍵,完善法律是保障。鞏富文委員的發言引起廣泛關注和熱議。區塊鏈技術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技術?區塊鏈技術應用是否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何防范數字代幣隱藏的
金融風險,保護它的創新發展?如何預防和降低潛在的技術風險給技術發展和應用帶來的負面影響,構建區塊鏈技術法律制度?3月7日晚,本報記者在委員駐地采訪了鞏富文委員。
中國社會科學網:區塊鏈概念經常被提及,但區塊鏈技術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技術,您能簡要、通俗地作一介紹嗎?
鞏富文:區塊鏈最早作為
比特幣底層技術提出,比較廣泛地解釋是,一種基于計算機網絡通過特殊加密的、點對點的、不可修改、可溯源的交易技術和分布式記賬技術,其基本構成為去中心化、點對點的交易系統和全網記錄、可以溯源、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賬戶系統;關鍵技術是動態組網、鏈式結構、共識機制;主要特點是去中心化、不可輕易篡改、可溯源性。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