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一種更為高級但也更具風險的處理雙花攻擊的方式,即發起反擊。當某個攻擊者在某種
加密貨幣上發動雙花攻擊時,受影響的交易所可以購買大量的算力來延長原始的那條鏈,從而鞏固原有的交易,抵御攻擊者的雙花攻擊。
當然攻擊者也可以發起反擊,即通過延長受攻擊的鏈來應對原始鏈的延長。這種情況帶來的難題就是,交易所需要花費更多的資金來延長原始鏈,攻擊者也需要花費更多的資金來延長受攻擊的那條鏈。即便當交易所和攻擊者所付出的資金成本已經超過了可能被盜的資金的價值,雙方依舊有必要繼續延長各自的那條鏈以便索回資金,這是很有必要的。
想象一下,當攻擊者花費了1萬美元的成本從某個交易所中盜取了價值5萬美元的加密貨幣,這種情況下攻擊者相當于賺到了4萬美元,交易所損失了5萬美元。此時,這家交易所的最佳應對方式就是花費1萬美元來將原始的那條有效鏈恢復成最長的鏈,此時意味著攻擊者損失了1萬美元,交易所也損失了1萬美元。如果我們將這個情況加以延伸一下,我們可以得出一下結果:
當攻擊者不再能夠從整個攻擊中獲利時,交易所在抵御攻擊中損失了相同數量的資金,而如果交易所一開始就放棄抵抗,這筆資金也同樣會損失。在這場算力的游戲中,交易所在任何時候都不占優勢,只會損失越來越多的資金,攻擊者亦是如此。
這場游戲實際上可以沒有盡頭。在所有的時間點,雙方都有理由繼續嘗試奪回最開始的那5萬美元,因為在每一步中,雙方都需要花費額外的1萬美元來奪回那5萬美元。這就是為何這種策略被稱為“焦土策略”——沒有贏家,雙方損失的資金越來越多(兩敗俱傷)。
這種策略的價值在于,至少在理論上來說,交易所能夠阻止攻擊者從攻擊中獲利。如果攻擊者在發動攻擊之前就知道他將攻擊的交易所將愿意采取焦土策略來應對攻擊,那發動攻擊就沒有任何意義,而交易所也很可能免于遭受好幾次攻擊。
焦土策略還有另一個很大的復雜因素。攻擊者在攻擊準備方面具有很大優勢,他可以花好幾周或好幾個月來準備某次攻擊,而交易所幾乎需要立即對攻擊做出回應。比如,如果攻擊者使用的代碼更加優化,那每輪中攻擊者可能只需花費5,000美元,而交易所每輪則可能需要花費10,000美元。在這種對峙的情況下,交易所無法判斷攻擊者是否具有這方面的優勢。
如果多個交易所也試圖同時執行焦土策略,那此策略就會存在問題。交易所之間可能最終陷入算力之戰,而不是與攻擊者進行算力之戰,這對于參與進來的交易所將是一筆機器高昂的支出。
對此種策略的最后考量因素就是,它將可能對生態系統造成巨大的附帶傷害。實際上,許多加密貨幣都無法處理大量的連續重組:節點可能崩潰,其他交易可能在這場算力戰中被遺失或被雙花,且一般來說,用戶將在這場焦土之戰期間承擔更大的風險。
由于上述原因,本人并不推薦交易所采用焦土策略來反擊雙花攻擊。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