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
金融市場,通常來說,一家創業公司要做股權交易(增發股權融資、出售部分老股、整體被收購等)的時候,都會聘請一家投行或財務顧問。投行會把所有適用的估值方法都粗略測算一遍,然后再根據交易本身最適用的方法進行調試,談到最后主要就是一個價格倍數。所以涉及估值的人有:買方、賣方、買方財務顧問、賣方財務顧問。有的時候還有一個專門的獨立財務顧問來保護股東利益。”一位傳統金融市場的投資人王新告訴財經網·鏈上財經。
“對于投資人來說,會依據創業公司的凈利潤、毛利、流水、訂單等收入或預期收入進行估值,或者根據企業未來的現金流,收益率,算出企業的現值作為企業的評估價值。這種方法的好處是考慮了時間與風險因素。”以上投資人表示。
2017年末至2018年末,各公鏈項目融資超過數億美元,在募資之初,公鏈項目方全都異口同聲稱“募資及支出情況將公開透明”,然而,一年未到,各公鏈項目的財務情況都成為了“隱私機密”,“不便相告”。
即使公布財務情況的量子鏈,也僅公布自己的經常性支出(包括薪酬及福利、技術研發、市場公關、運營費用)和非經常性支出(包括合規費用、業務發展),且無人可為其數據的真實性背書。
量子鏈向財經網回應稱,“2017年公示的財務數據是經過PWC(普華永道國際會計事務所)審計的,2018年的數據不太清楚。”但是,量子鏈未能提供普華永道作出的審計報告。
財經網同普華永道國際會計事務所取得了聯系,其表示普華永道出具的審計報告格式規范,并且會有審計師簽字和事務所印章,否則,普華永道不會承認審計報告準確性,不能為報告的內容背書。如果是為上市公司提供的,需要公眾對審計數據知情的審計報告會向社會公示。同時,財經網試圖求證普華永道是否為量子鏈提供審計服務的問題未能得到證實。
與傳統上市公司定期披露財務報告不同,無人監管的
區塊鏈項目,其真實收支情況無人得知,只有極少部分公鏈項目簡單公布一部分內容真假難辨、未經第三方審計的財務信息。而且,除了在交易所公開售賣代幣,財經網·鏈上財經的“中國公鏈2018”專題中所涉及的公鏈項目,全部暫沒有其他收入來源。
在傳統金融市場,投資人有以下幾種退出機制,1.公司公開上市,2.股權轉讓,3.管理層收購(MBO)、股權回購和公司清算等。
而對于
區塊鏈項目的投資人而言,退出方式似乎只有一種方式:將手中的代幣賣出,砸盤換取法幣,對本就脆弱的市場形成打擊。因為絕大多數的區塊鏈項目,并無任何其它營收,無法獲得利潤分紅。
結語
“目前正值熊市期間,90%以上的公鏈項目面臨消失的風險。不論是Achain、HPB芯鏈還是頭部項目
以太坊、EOS都可能一夜之間消失,但就如偉大的數學假想一樣,盡管沒有實現,卻為人類進步作出過貢獻,這也許就是公鏈項目存活的使命。”Achain創始人崔萌告訴財經網· 鏈上財經。
回顧2018年的年末,公鏈競爭與18年年初、年中的喧囂浮躁所不同的是,除了基礎公鏈底層的持續架設之外,公鏈發展路徑越是走向縱深,落地的需求越是迫切,通過打通實體經濟來尋求公鏈一線生機,成為公鏈大潮退去之后的一種行業共識。
在概念被過度消費完畢之后,無論出于技術初衷還是商業考量,公鏈項目的長遠發展,都在走向更為復雜的融合形態。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