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項目剛剛開始啟動,甚至主網仍未上線,前途未卜,只有白皮書的情況下,就能用發行的代幣,募集一大筆資金,這就存在估值嚴重不合理的問題,而這個問題,是“中國公鏈2018”系列項目中普遍存在的。這種價值前置的做法,很容易讓拿到錢的團隊不再認真做事,出現“創始團隊轉而去開發其他項目(如小蟻)”“把項目交給社區(如CDC)”等行為。
2018年1月開始至年末,
比特幣的價格一路走跌,從去年近2萬美元歷史高點跌去了80%,本體、小蟻、量子、星云、波場、本體、achain、hpb等中國明星公鏈,價格走勢也基本與比特幣類似。這成為了眾項目方解釋幣價暴跌的一個理由,但這種計算方式忽略了一個事實,比特幣的第一次定價非常的低,1萬個比特幣只購買了2個披薩。
和2018年年末的一年歷史低點3840.36usd相比,比特幣的價格依然翻倍28倍之多,而本體、小蟻、量子、星云、波場、本體、achain等中國明星公鏈,卻都隨著比特幣泡沫的破裂被打回了原形。幣價持續縮水,很多投資者對于項目方承諾的長期目標早已失望。項目方應該如何跟投資者交代,安撫真金白銀投入的投資者,卻因監管及相應法規不健全而很難引起項目方重視。
“在
區塊鏈行業,項目方融來的錢很大部分都給了交易所,幾乎沒有多少錢用到實際的落地。而且,很多創業團隊很容易就拿到項目未來十年所需要到的錢,拿到錢就很難安心做事。還有一個套路,國內項目會做饑餓營銷,一個項目分五個階段、六個階段去融資,通過層級銷售來圈錢,最后散戶進來,其實是從一級市場就已經開始接盤了。” T Capital合伙人、前牛比特交易所聯合創始人、
區塊鏈項目投資人李文超向財經網表示。
很多項目方沒有理解,所有募來的錢并不是給你的,只是放在你那里,因為隨時都有退幣的風險。很多項目方把募來的錢直接放自己口袋里了,我覺得這是有很大問題的。”90后區塊鏈投資人朱潘告訴財經網·鏈上財經。
返還投資者投資金額在美國已有先例,2018年末,美國SEC已經要求兩家接受調查的
ico項目Airfox和Paragon將募得的
數字貨幣以美金的形式全額退款。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