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滴滴在產品端上線了“
金融服務”專區,重點推出了“點滴相互”、“點滴求助”、“點滴醫保”等互聯網保險業務。
這是互聯網巨頭攻入保險領域的又一個案例。早在2013年,騰訊入股眾安保險。
2015年,螞蟻金服成立了保險事業部,并于去年10月份和信美人壽合作了 “相互保”。在上線短短1個月時間里,該產品吸引了超過2000萬人參保。
此外,去年7月24日,銀保監會批準安聯財險進行增資。增資后,京東旗下子公司正式加盟并持股30%。
互聯網巨頭與保險行業的融合越發復雜。這背后爭奪的,是一片千億級的市場。
據鋅財經了解,2018年,互聯網保險保費規模達到3530億元,未來五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23.87%。2018年上半年健康險規模保費54.1億元,同比增長85.9%,其中,重疾險、醫療險保費分別同比增長32.7%、150.1%,而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規模保費29.4億元,同比增長99.1%。
與此同時,互聯網保險實現了渠道和產品的雙重革新。通過互聯網或移動 APP,互聯網保險公司的銷售渠道從線下遷徙到線上,能讓保險公司更高效地向長尾客戶滲透。同時,互聯網保險公司通過運用大數據等創新技術,可以設計新型保險產品,滿足客戶的潛在需求。
剛剛過去的2018年,互聯網保險業務經歷了迅猛發展與沉淀。2019年,則被稱為互聯網保險創業的風口之年。互聯網保險創新業務不斷涌現,國家監管層對互聯網保險業務的監管動作也不斷,迫使很多保險公司把精力放回保障型的產品本身。
隨著2019年互聯網保險市場規模的擴大,以及大眾對于互聯網保險的理性認知加深,也讓越來越多的創業者轉向這一領域。在這里,除了有互聯網行業的巨頭布局,也有資本機構進駐,傳統保險行業轉型,更有一些“小而美”互聯網保險公司加入賽道。
那么,互聯網保險能怎樣解決傳統保險行業存在的痛點?目前市場上有哪些成型的互聯網保險創業模式?什么樣的團隊適合進入互聯網保險這個創業賽道?
在本月鋅財經舉辦的第一場金融科技分享活動上,鋅財經創始人潘越飛邀請了王璇(Sam)對上述問題作出解答。
王璇是本真文化傳媒創始人&CEO、微信公號“有態度的精蒜濕”首席內容官,《保險吐槽大會》節目出品人,專注于保險內容
電商和
社群電商。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