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EOS 從誕生之日起,就背負著人們對“區塊鏈 3.0”的期望。2018 年上半年,保持著 ico 融資額之最(超 40 億美元)的 EOS 在經歷了瘋狂的超級節點競選、“史詩級”漏洞曝光、“中心化憲法”受質疑和多次進度推遲之后,終于在 6 月 15 日正式上線激活主網。
EOS 主網上線半年多,“區塊鏈 3.0”到來了嗎?
在團隊不斷的技術完善和更新迭代下,EOS 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比特幣和以太坊應用性能低以及手續費高的問題,在生態建設上推動了區塊鏈技術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同時:
1.EOS 主網上線半年,市值達到 2,326,269,031 美元,在所有通用平臺排名中位列第二(以太坊第一)。
2.總交易額超過 1255902.441 萬 EOS,總交易筆數達到 8 億,得益于交易效率上的優勢,EOS 在總交易額和總交易筆數上均已超越以太坊,月平均交易額接近為 Google Play 的 1/4。
3.競猜類游戲反哺 EOS 生態,促進 EOS DApp 多個領域的繁榮,生態有 238 個 DApp 上線,涵蓋各類服務如支付、資訊、知識分享、CPU 資源供給和租賃、DApp 安全、資產跨鏈、交易所等。DApp 平均日活躍用戶已超過 3.8 萬人次。
4.EOS TPS 已突破 5000次/秒,在 DPOS 共識機制下出塊速度提升至 0.5s,通過鏈間通信的擴展,以及 RAM、CPU、NET 資源的釋放調節,具備了實現更高吞吐量和可擴展性的潛能。
客觀來看,在以太坊(智能合約時代開創者)基礎上改進的 EOS 確將區塊鏈帶入了“ 2.5 時代”,或許也是目前落地的操作系統中最接近“區塊鏈 3.0”形態的一個。技術之外,屢被質疑為“空氣”的 EOS 也通過節點競選完成了一場偉大的“社會實驗”(及資本實驗)。但放眼技術發展史,如果將區塊鏈視為互聯網技術的分支,用十年時間從 1.0 版本跨到 2.5 版本,只是“技術的一小步”。區塊鏈技術走向商業級應用落地仍然任重道遠。EOS 面臨的問題包括:
1.基于 DPOS 共識機制的 EOS 雖然解決了“不可能三角”中效率低下的問題,但因存在超級節點競選機制,公平性一直飽受質疑。
2.節點存在運營壓力,前 21 個超級節點尚處于盈利狀態,前50個節點基本收支平衡,但從第50 個節點開始,收益呈現階梯下降趨勢,出現入不敷出的情況。
3.ECAF(EOS Core Arbitration Forum)與 BP(Block Producer)的權利分配方式保持現狀可能是現階段唯一正確的選擇。
4.RAM 的機制缺陷以及 CPU 資源消耗爆表問題。
5.生態結構單一,競猜類 DApp 一枝獨秀。
6.DApp的安全問題緊迫,集中圍繞EOS.WIN、EOSBet、EOSDice等頭部項目,攻擊手法主要是隨機數破解、智能合約漏洞,使用可控的隨機數種子等。
目錄
一、EOS 數據概覽
二、EOS 投票機制
三、EOS RAM 的負反饋機制
四、EOS CPU 租賃機制
五、EOS 生態結構
六、競猜類 DApp 安全形勢
七、總結
八、參考文獻
九、致謝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