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說打工心態,就是 “我盡力了”,然后開始 “解釋原因”,而一句話說創業心態,就是無論如何,我一定要 “解決問題”。
有一次,我要在一個行業
論壇做主題發言,準備 PPT 的時候,讓部門的陶東去找一組統計數據。
過了幾天,我的 PPT 都寫差不多了,數據還沒有找到,我有點不爽了,把陶東叫過來。
他很無奈地解釋:網上只能搜到零星的信息;聯系某某專家對方說沒有;聯系某某協會人家說不能單獨提供,只能買咨詢報告,而資訊報告的費用超過公司限額了。
我說,就這些?
他說,就這些。
我說你好好再想想,有哪些渠道是我們還沒想到的?
過了一天,陶東笑瞇瞇來找我,我說你想到辦法啦?
他說,數據我已經拿到啦。
“我聯系了不少客戶,正好有一個前些天剛買了這個資訊報告,我跟人家說,我家老大的演講 PPT 就差這些數據了,麻煩提供一下,發言結束我們可以立刻把 PPT 發給你,含金量很高的!
老大,這個 PPT 發給人家,沒問題吧?”
當然沒問題,通常發言結束后,主辦方都會留著備份,誰想要都能要到,也不會有什么商業機密。
我很高興,不光是數據拿到了,還因為陶東開始有了創業心態:解決問題,而不是解釋原因。
什么是創業?
劉強東在哈佛中國論壇的演講上說:“人類快速增加的需求為創業者提供了巨大的機會,而創業成功的關鍵在于解決問題。”
創業心態最重要的,就是解決問題。
為了解決問題,你會發動每一個腦細胞,試過每一種方法,用盡每一個人脈,然后在事情搞砸之前成功搞定。
解決不了問題,解釋原因?不存在的。
如果解決不了問題,你的主管不會在乎原因,主管的主管也不會在乎原因,最大的 boss 更不會在乎原因。
他們只在乎結果。
他們口頭上可能不會說什么,說不定還會安慰你兩句,但是心里會 “哐” 的一聲給你蓋上一個章:這人不行。
為什么?
因為市場不關心誰為什么會失敗,它只關心是誰最后贏了。
只有幸存者,才有資格謙遜地把成果歸功于運氣,死人沒有機會解釋原因。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