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掃一掃,登錄網站

    首頁 區塊鏈生態 查看內容
    • 12981
    • 0
    • 分享到

    區塊鏈如何監管?

    2019-1-3 21:24

    來源: 中國法律評論 作者: 趙磊

    制定規范的區塊鏈技術標準

    對于區塊鏈技術的監管,應該分為兩個層面:


    一是結合區塊鏈技術的具體應用場景,分行業進行監管;


    二是針對區塊鏈,制定專門的技術標準,以實現區塊鏈技術的規范、統一。


    (一)制定區塊鏈技術標準的意義


    1.準確界定何為區塊鏈


    承載區塊鏈技術的比特幣自2009年產生以后,尤其2012年、2013年以后逐步被認可。2016年、2017年迅速升溫,并且依托區塊鏈技術又派生出以太幣、萊特幣等新的區塊鏈應用


    大家公認比特幣是區塊鏈技術的1.0版本,在這個基礎上,以太坊又加上了智能合約,被視為區塊鏈技術的2.0版本。區塊鏈技術在各行各業的落地與應用,被視為區塊鏈3.0版本。3.0時代完全超越了數字代幣時代,也被稱為價值互聯網。


    區塊鏈的技術優勢特別是去中心化的理念,使其應用具有無限的想象空間。這引發了投資界的極大熱情,隨著資本的瘋狂涌入,區塊鏈已經成為最為熱門的投資領域。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對于什么是區塊鏈,一個標準的區塊鏈有哪些技術要求,這些最基本的問題,都缺乏統一的認識。制定統一的區塊鏈技術標準,有助于業界、普通民眾以及相關監管部門準確識別、去偽存真,減少行業亂象、打擊違法犯罪,保護投資人合法權益。


    2.為國家爭取國際話語權


    區塊鏈技術標準的統一不僅僅是一國的問題,更是世界范圍內的國際問題。構建統一的區塊鏈技術國際標準,有助于其創新發展。區塊鏈應用企業只有遵循國際標準,才能被國際市場接納。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目前已經開始著手制定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技術的國際標準(ISO/TC307),現有包括中國、美國、法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在內的參加成員35個,包括中國香港、南非、阿根廷等在內的觀察員13個,秘書處設在澳大利亞。


    值得一提的是,秘書處之所以設在澳大利亞,就是因為其標準化機構澳大利亞標準局(Standards Australia)于2016年4月首先向國際標準化組織提出,應該為區塊鏈技術設定全球標準。


    中國是區塊鏈技術國際標準的主要參與國,這不僅表明中國可以為全球區塊鏈技術應用貢獻更多的力量,更意味著中國可以將一些我們認可的標準變為國際通行的標準。


    從世界范圍看,擁有區塊鏈專利最多的國家主要包括中國、美國、韓國、日本,中國的增長最為迅速,世界上超過一半的區塊鏈專利都在中國。在中國知識產權大數據與智慧服務系統中,以區塊鏈為關鍵詞可以檢索到1893件專利文獻,其中中國發明授權68件、中國發明申請1681件、WO國際發明申請61件。


    中國政府參與制定區塊鏈國際標準的程度越深,中國區塊鏈專利的市場價值越大。在已經立項的10項國際標準中,中國分別承擔了分類和本體(Taxonomy and Ontology)的編輯以及參考架構(reference architecture)的聯合編輯職務。


    我國相關機構可以對標國際標準的內容,先制定區塊鏈技術的國家標準,根據適用效果,逐步完善,將相關內容提供給國際標準化組織參考。


    3.為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與規范運作提供指引


    目前,區塊鏈技術熱潮帶來許多負面影響,整個產業急劇增長的同時,也形成了很大的泡沫,甚至出現了許多借區塊鏈之名,行違法之實的情況。這一方面和投資者、社會大眾對新生事物的熱情追捧有關,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對于區塊鏈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


    工信部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軟件工程與評估中心主任周平近日表示:“用戶現在對區塊鏈的預期太高,區塊鏈技術是有其局限性的,而非‘包治百病’,很多項目的發展方向并非適用引進區塊鏈項目。”


    2018年上半年,百度、騰訊等互聯網巨頭紛紛推出了自己的區塊鏈開放平臺BaaS(BlockChain as a Service)。百度的“度小滿Trust”金融區塊鏈開放平臺、騰訊的TrustSQL區塊鏈平臺都已經正式運營。


    但是,這些平臺之間是否采用了統一的技術標準不得而知,其應用效果還有待于市場的檢驗。如果有了權威的、明確的技術標準,就可以準確判斷哪些場景適用區塊鏈技術,適用何種區塊鏈技術。從監管的角度來看,監管機構也可甄別紛繁復雜的各種區塊鏈應用,去偽存真。


    4.國際貿易、跨境應用的需要


    區塊鏈技術已經開始應用到國際貿易領域,隨著其應用場景的逐步拓展,勢必在跨境交易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2018年6月25日,全球首個基于電子錢包的區塊鏈跨境匯款業務在香港版支付寶AlipayHK正式上線,在港工作的菲律賓人瑪麗·格雷斯(Mary Grace)通過AlipayHK匯款給位于菲律賓的家人,整個過程歷時僅僅三秒鐘,匯款即到賬。


    這一跨境業務由三方主體協作完成,分別是中國大陸的螞蟻金服、印度的GCash和香港的澄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此類區塊鏈技術跨境應用,技術標準如果不統一,不僅不利于各方對其監管,而且不利于商業應用的推廣和拓展。


    (二)區塊鏈技術標準的主要內容


    ISO/TC307目前已經立項的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標準主要涉及十個方面:


    術語


    (Terminology);


    隱私和個人可識別信息保護概述


    [Overview of privacy and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PII) protection];


    安全風險和漏洞


    (Security risks and vulnerabilities);


    使用區塊鏈和分布式分類賬技術的身份管理概述


    (Overview of identity management using blockchain and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ies);


    參考架構


    (Reference architecture);


    分類和本體


    (Taxonomy and Ontology);


    合規性智能合約


    (Legally binding smart contracts);


    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系統中智能合約的交互概述


    (Overview of and interactions between smart contracts in blockchain and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systems);


    數字資產托管人的安全


    (Security of digital asset custodians);


    與互操作性相關的發現問題


    (Discovery issues related to inter operability);等等。


    上述諸多技術標準的本質,概括起來,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核心問題的解決:


    第一,什么是區塊鏈


    統一對區塊鏈的認識,可以起到撥亂反正、正本清源的作用,幫助投資者、監管者準確識別何為“真(區塊)鏈”,何為“偽(區塊)鏈”“弱鏈”“空鏈”“胡鏈”等打著區塊鏈旗號的各種騙術。這不僅是監管的需要,更是保護中小投資者的需要。


    第二,如何利用區塊鏈


    當下的區塊鏈技術尚處在發展初期,隨著人們對其認識的深入,金融、法律乃至社會管理的方方面面,有很多可以場景適合區塊鏈的應用。統一標準有助于傳統行業的從業者理解、接受區塊鏈,參與各方達成共識,快速推進其應用。


    第三,如何管理區塊鏈


    面對區塊鏈這一新興事物,各國政府都非常謹慎,既擔心放任其發展,會對社會各方面帶來意想不到的危害,又恐全面禁止錯過其發展機遇。制定區塊鏈技術的國際標準將會打消各國的上述疑慮,使區塊鏈的技術優勢可被各國、各地區共享,增進全人類的福祉。


    第四,區塊鏈技術涉及的安全性


    區塊鏈技術一方面涉及一國(或地區)的網絡信息安全,另一方面涉及參與者的個人隱私以及系統的數據安全。必須明確規定區塊鏈技術的安全性涉及哪些方面以及安全標準為何。


    我國區塊鏈的國家標準包括基礎標準、業務和應用標準、過程和方法標準、可信和互操作標準、信息安全標準等方面,并將進一步擴大標準的適用性。在具體規則的制定上,應該盡量與國際標準接軌,有針對性地解決好以上四方面的核心問題。


    結語:

    讓夢想照進現實

     


    區塊鏈技術之所以甫一問世,即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捧,主要原因在于其通過技術手段解決現實社會中最大的難題一信任和信用。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特點,不僅僅意味著可以在金融領域得到充分利用,更是對社會各個方面帶來極大的沖擊和挑戰。


    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民眾、每一個行業,甚至政府都可能會被席卷其中。從2017年數字貨幣的火爆,到什么“幣圈一日,人間一年”,再到2018年春節期間大熱的所謂“三點鐘區塊鏈群”,無不反映出人們在面對區塊鏈技術時,唯恐錯失機遇而盲目跟風的焦慮。


    其實,幾點鐘睡不睡和區塊鏈技術沒有任何關系,區塊鏈應用的最大機遇和未來也并非五花八門的數字貨幣。面對區塊鏈這樣的新型技術,我們應該少一點喧囂浮躁,多一點理性思考。如何準確理解、合理利用區塊鏈技術,才是正道。


    (本文原題為《區塊鏈如何監管:應用場景與技術標準》,首發于《中國法律評論》2018年第6期策略欄目(第177—185頁),原文10000余字。)

    (來源:中國法律評論)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
    12345
    相關新聞
    發表評論

    請先 注冊/登錄 后參與評論

      回頂部
    •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妖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