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區塊鏈與商業的結合正在改變傳統行業的格局,而區塊鏈網絡發行和流轉的加密
數字貨幣在區塊鏈相關的各種生態中擔負著多種交易和儲值的功能。如何對加密數字貨幣進行計量是國際國內證券監管機構、稅務和會計準則制定機構都非常重視的領域。國際會計準則和美國GAAP都沒有對加密數字貨幣的會計計量和確認制定單獨準則,本文將對以
比特幣為代表的主要用于支付和交換價值的加密數字貨幣提供會計確認和計量的框架體系,并對實務界的實踐難點進行梳理和總結。
關鍵詞: 加密數字貨幣;區塊鏈;會計確認;會計計量
一、引言
區塊鏈與商業的結合正在改變傳統行業的格局,區塊鏈在中國“落地”的時間并不長,卻在短時間內迅猛發展,銀行保險業、證券交易、
電子商務、
物聯網、社交和游戲、文化藝術、和審計稅務等領域都在研究如何融合運用這個新技術[1]。區塊鏈基于分布式加密算法來建立交易雙方的信任關系,而在區塊鏈上發行和流轉的數字化的權益證明是通證(
token),也就是區塊鏈中的數字資產。很多傳統企業在積極融合
區塊鏈技術的同時,也在設計區塊鏈上運行的通證在商業場景中的運用。徐忠和鄒傳偉(2018)梳理了區塊鏈目前的主要應用,指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當區塊鏈中的數字資產不僅僅在項目中運行,而是項目方通過早期籌資的方式將Token發行給合格投資人,這個Token就代表著加密的數字化權益和價值的證明。
現在
區塊鏈項目的早期籌資方式是通過預售自己的Token給早期投資者以換取投資者的虛擬貨幣(如比特幣或
以太坊)或法定貨幣,主要有兩種發行方式:
(一)項目方可以針對自己開發的產品或者服務來發行實用型通證(Utility Token)。這類通證發?等同于產品或服務的預售。主網開發完成可以使用區塊鏈的系統后,通證持有?可以用通證購買產品或服務。該項目方的用戶還可以通過網絡維護自己與項目之間的關系、為之建立聲譽的行為,或抵押Token的方式得到通證獎勵。
(二)項目方以真實資產作為支持而發行的證券型通證(Security Token)。它代表對某種資產的權益,如公司股份,或者如黃金這種實體資產的一部分,項目方的通證持有?也可以通過網絡的維護或抵押Token得到收益。確定為證券型通證的具體法規還沒正式頒發,目前實踐中主要遵循美國證監會對證券的認定形式來判定項目方發行的Token是否屬于證券型通證。一種形式是屬于股票、票據、債券、或其他形式的股權和債務工具;另外一種是通過Howey Test(1946)的投資合同條款測試的通證。
等區塊鏈項目開發的主網上線可以運轉后,我們稱區塊鏈上流轉的數字資產為行業中常稱的加密數字貨幣“Cryptocurrency”。自2017年來,基于區塊鏈項目發行給合格投資人的加密數字貨幣在全球掀起熱潮,據CoinMarketCap網站統計的數字貨幣已經從比特幣單一幣種發展到2000多種,截止2018年11月15日,這些數字資產市值在過去五年內增長至2115億美元。加密數字貨幣是存在于不可改變的分布式賬本上的一個虛擬資產,它不具備如廠房、設備那樣的實體,它也不是和貨幣直接對應的電子貨幣。
一個會計主體進行加密數字貨幣的任何交易,例如挖礦獲得,通過二級市場交易獲得短期利益,或數字貨幣投資基金投資所換得的通證等情景,在會計期末均需要在財務報表中予以體現。加密數字貨幣無疑屬于會計要素中的資產,但是屬于資產中的哪一個具體科目、怎么確認、以及怎么衡量首先要以會計主體和持有數字貨幣的目的來確定。由于國際會計準則和美國GAAP都沒有對加密數字貨幣的計量和確認制定單獨準則,本文將對以比特幣為代表的主要用于支付和交換價值的加密數字貨幣的會計確認和計量進行深入探討并對實務界實踐的難點進行分析。
本文的其它內容安排如下:
第二部分詳細介紹以持有為目的的數字貨幣的會計計量,以挖礦產生數字貨幣的場景為例;第三部分描述以銷售為目的持有數字貨幣的會計計量,以二級市場以Token交易為經營活動的場景為主;第四部分講述以投資為目的持有數字貨幣的會計計量,以Token私募基金投資的場景為主;最后一部分總結全文并提出本文對制定當下區塊鏈產業健康發展的監管政策的借鑒意義。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