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童,中國第一家互聯網股權激勵管理平臺股書的聯合創始人兼COO,從任職德國某管理咨詢公司,到在一家移動互聯網組織做中美之間金融科技的行業顧問,多年的積累使他成為一名精干的、有著深厚管理咨詢和金融科技背景的創業者。
由于早期對區塊鏈理念和技術的興趣和持續關注,他也是方圓(CAF)社區的戰略顧問,而方圓是一家提供多樣化ERC標準的數字資產與分布式商業組織的應用和發行平臺。今天,記者對話王童,聽他講述了從項目實現應用與落地,再到對大環境的審視與判斷,他是如何思考的。

提供多樣化ERC標準
是豐富分布式商業組織的根本
耳朵財經:方圓要做什么?
王童:簡單來講,方圓是分布式的資產發行機構,基于不同的商業結構、商業模式或者資產的特性,制定不同Token標準,允許大家來在平臺上比較容易的發行與自己商業模式、資產相關的通證。簡而言之,方圓是一家提供多樣化ERC標準的數字資產與分布式商業組織的應用和發行平臺。
耳朵財經:與傳統資管行業相比,方圓要解決什么問題?
王童:現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于流動性、確權成本、安全性,這是方圓主要解決的問題。方圓用一個安全的方式來去確保權利的歸屬、資產的價值,而且保障一定流動性,因為流動性不足,很多基礎性的金融產品就不存在了。數字資產或者token本身具備很高的流動性,并且相比其他傳統資產的確權,具有不可篡改、流通效率等特性。
耳朵財經:目前行業內普遍存在的Token發行的痛點是什么?
王童:現在有很多項目發行了以ERC-20為標準的Token,但是在不同的情況或者用途之下,或者說需要加很多約束,才能更有效地使用。以貨幣為例,春秋戰國時期的黃金作為流通貨幣,很多還是被切碎的零星小塊。雖然一樣是用黃金為貨幣,各地分別設立各自的標準。秦的貨幣機制對不同的標準做了統一,除去歷史課本上寫的,加強了貿易的功能之外。其實具象上影響了很多大商戶,消除了按什么樣的標準切分、兌換的問題。被做成貨幣標準的黃金,成為流通貨幣,被做成耳環標準的黃金,成為了受歡迎的首飾。
現在的ICO基本上都是基于ERC-20去發行Token,因為以太坊的周邊設施非常完善,而且ERC-20的token非常好發,5到10分鐘就可以發一個。但這對于項目方來說,是否適合自己的產品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而Cryptokitties(以太貓)這個項目發行了ERC-721這種通證標準,就有個非常好的特性,即它可以讓每一個幣都不一樣,每一個幣從標識上就與其他幣不同,使每一個幣的流向可以被追蹤、溯源,這是ERC-721和ERC-20的不同之處。
Vitalik Buterin之前在自己的微博上表示,他設計的ERC-20也好,還是編輯以太坊的語言也好,本質上是在做一個超級計算機網絡而不是在做一個募資工具。但我現在看到的最重要的一個應用是ICO,或者說它最終的應用是作為一種融資手段,但這種融資手段可能并不適用于很多場景。
耳朵財經:那方圓如何解決痛點?
王童:方圓在做的事情可以理解為,在寫各種各樣的ERC的標準。現在方圓是在以太坊上做的一個協議層,但考慮到比特幣和以太坊本身的效率和擁堵問題,未來我們會關注其他公有鏈,等其他公有鏈上來之后,可能會把方圓這種適用于不同商業模式、不同產品和服務的Token標準轉移到新的公有鏈上,供機構或個人去使用。
耳朵財經:方圓的商業模式是什么?
王童:方圓相當于是跨鏈的一個協議層,它給市場提供的價值是幫助有不同商業概念的人或者有不同商業模式的企業,找到更合適他的Token標準去發行自己的通證。所以方圓的模式在于,當越來越多的人去調用這樣的協議的時候,他們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
另一方面,因為方圓本身也是一個社區型的組織,背后也得到很多社群或者合作方的支持,那么在這個平臺上會根據幣齡的計算使這些社區的貢獻者們有更好的機會買到一些更好的資產或Token,作為對他們的回饋。
耳朵財經:行業內所發行的Token的價值增長體現在哪里?
王童:我認為所謂的價值增長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期望所產生的價值增長,當大家認為一件事情很有意義的時候,那么可能通過購買它的通證、Token等方式做出各種各樣的貢獻,從而實現價值增長,但這過于依賴信心和期望,如果遲遲不兌現早晚會崩塌;第二類是長期價值增長,即價值增長不源于信心的集中或價值的轉移,而是來自于創造。比如因為我做了一個很好用的產品,提供了很好的服務,大家愿意為此買單,這種創造性的價值增長,才應該是每一個Token或者通證價值增長的核心。
但現在大家看到的絕大部分項目還是基于期望而非創造,尤其是大量投資人已經被吸引進來了,由于知識的限制造成了期望價值過高。我認為這是不健康的,我們也不會特別支持。沒有任何一個東西第一天發行,第二天就會變成一個很牛的項目,這是不符合價值增長的規律和邏輯的。
耳朵財經:長期價值增長的根本邏輯是什么?
王童:項目是否能夠服務或滿足于某些需求。但這個需求的創造一定是需要時間的,或長或短。所以我們在去看新項目的時候,總是會去看它的商業邏輯是否需要區塊鏈化,以及現在這個階段是否適合區塊鏈化,如果說符合這兩個增長的話,那我覺得它可能是真正值得我們去支持或者維護的項目,這是需要判斷的。
耳朵財經:現在提到Token是比較敏感的話題,如何評判某個Token背后的實際價值?
王童:我認為token只是一種價值或者價值交換的載體。2015年我們在紐約研究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時,看到一個叫做R3CEV的區塊鏈聯盟,那個時候大概聯盟了40到50家全球非常大的商業銀行和央行,目的是以更低的成本去實現內部的信息交換,這在當時有非常廣泛的應用。比如說我有一個企業,收入是100萬,成本是90萬,盈利只有十萬,如果說把成本降到10萬,那么盈利就達到九十萬。所以說區塊鏈在某種信息成分交換上,尤其是銀行這種大體量的信息交換的中心,用聯盟鏈的形式去做應用,產生的經濟效益會更多,但是R3CEV也沒有去發相應的token。
而現在大家看到的一些Token不管是出于應用也好,還是募資也好,只能說是一個比較好的分配方式和生產關系,但不代表發完token后他的項目一定會成功。現在大部分的項目都是通過發token的形式去募資,但是募資背后所支撐的商業邏輯不一定成立,或者說還沒有到落地的時候,所以從目前大部分的Token項目中,其實很難看到其創造的價值。現在大家越來越了解要摒除雜音,回歸到項目本身,去關注項目的真實進展和貢獻。
采訪 恬靜
作者 恬靜
編輯 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