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文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
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劉玉書系人大重陽研究員,本文刊于《當代金融研究》2018年第4期。
摘 要:本文對
區塊鏈發展十周年以來的基本事實進行了回顧,并梳理了近三年來國際主要學術數據庫中收錄的區塊鏈市場應用學術研究進展。同時,就區塊鏈與計算力的關系和區塊鏈將面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去中心化要面對的三元悖論。最后,我們對加強區塊鏈的監管提出了政策建議。
關鍵詞: 區塊鏈;監管;智能合約;去中心化
一、引 言
自2008年中本聰發表《
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以來,區塊鏈已經走過了十周年。近年來,“區塊鏈”這個詞熱度空前,爭議的聲音也越來越多。我們嘗試對可查的研究進展進行事實層面上的辯析。
(一)區塊鏈的中國國際影響力初顯,國內反思和質疑的聲音增多
通過對6大國際書報期刊數據庫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8327篇國際報刊、期刊、學位論文英文標題和摘要的語言分析,對比CNKI的1981篇中文文獻標題和摘要的分析可以看出國內和國外對區塊鏈關注重點的變化情況①。
從國外文獻英文標題和摘要分析看,2015年至2017年關注的重心主要是區塊鏈對金融服務和銀行、商業的影響,以及區塊鏈與其他前沿技術如
物聯網等的結合等。到2018年,中國卻瞬間成了國際區塊鏈關注的焦點,僅次于中國的焦點是紐約。國內對區塊鏈的普遍關注開始于2015年,和國際文獻所顯示的相似,2015年至2016年主要關注的是金融和貨幣創新,金融與互聯網等。進入2017年后開始廣泛與不同領域結合。但從2018年開始,對區塊鏈概念炒作的質疑和反思開始越來越多,主要涉及到
數字貨幣泡沫、監管等問題。總體來看,中國開始廣泛關注區塊鏈可能引發的問題,國外開始關注中國的區塊鏈狀況。同時,與國外持續關注區塊鏈與貨幣之間的話題相比,國內更關注區塊鏈本身的廣泛應用。
(二)國內約42%“區塊鏈”公司是最近一年注冊的,主要集中在深圳和廣州市
據2018年3月24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數據庫顯示,當前公司名字中含有“區塊鏈”關鍵詞的公司共有1608家(其中深圳可查相關公司數為206家,實際數量更多),其中42%為2017年新注冊公司。總體隨機抽樣10%顯示,這一千余家區塊鏈企業中,87%為
區塊鏈技術相關科技公司,13%為金融服務公司。其中深圳市最多,至少有206家(查詢系統可顯示數據上限),占全國13%、其中至少48%是最近1年內新注冊的。廣州92家,占全國5.7%,其中81家是最近1年內注冊的。緊隨廣州市的是
貴州省共計86家,其中93%最近1年內注冊。
浙江省64家,其中78%最近1年內注冊。
北京、
山東、
江蘇分別為53、44和41家,最近1年內注冊的企業數占比依次為54%,80%和78%。
(三)當前各國對區塊鏈關注主要集中在加密貨幣問題上
根據《華爾街見聞》的相關報道,美國、歐盟正在加快推進立法,加強加密貨幣反洗錢監管。日本已經發放了比特幣(加密貨幣)交易所牌照,并開始推動監管相關政策。2018年3月2日,日本金融大臣麻生太郎向媒體表示歡迎虛擬貨幣(加密貨幣)交易機構向政府提出認證申請,日本政府也將加強相關方面的安全監管。韓國從2018年1月30日開始要求數字貨幣交易中使用實名制進行交易,以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數字貨幣進行違法交易。德國已經出臺征稅文件,并承認比特幣與法幣享有同等地位。英、法、澳都在積極開展加快加密貨幣監控的相關研究和立法工作。巴西目前不承認加密貨幣為金融資產,委內瑞拉已于2018年2月20日開始推行“石油幣”,在努力探尋本國法幣體系崩潰后的新出路。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