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艷強:我們不得不承認,現在的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智能合約還不夠Smart,經常會爆出有漏洞或者存在安全隱患。您認為現在的智能合約處在什么水平?距離規模性的商用還有多遠?有哪些問題需要攻克?
胡凱:回答布洛克科技【時點對話】第六問。這個問題提得很大,現在智能合約確實還有很多的問題,包括智能合約的不智能。目前智能合約基本上是一個固定的合約模板,將來誰來編寫,誰來驗證、測試和認證,智能合約如何動態地修改,智能合約的執行機制、觸發機制、可靠安全保證,合約的合法性,都是我們要面臨的一系列問題。智能合約既然是一種契約性的代碼,必然要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并且符合法律規制,這都是難點問題。還有比如外部信息源的問題,并發問題,如果多個合約同時執行會帶來復雜的同步和并發的一致性問題,還有剛才講的合約的驗證問題等。
我們可以把智能合約簡單的分為三類,一類是目前用的比較多的簡單的鏈上代碼(IBM)稱為鏈上代碼),大多是目前
以太坊上項目中簡單的IF-THEN-ELSE語句的合約,只是一些可操作性的代碼,沒有什么智能形式和內容,都比較簡單;還有一類可以稱之為契約型的智能合約,表達契約關系的代碼。比如說購物的合約,比如出租的合約或者追溯的合約,有一定的承諾和約定的智能表達,這些我們可以通過律師或者現成的契約模板,把這些模板轉換為代碼形成智能合約。另外還有一類代碼即法律合約:具有存證和判據,符合法律規制或法律規則的代碼化,是更智能,更高級的合約,我認為也是智能合約的最有前途的發展,我們目前在做一些法律代碼化的工作。
有一個誤區認為智能合約只是綁定在
區塊鏈上一個附屬品,其實我們如果從智能合約最本質的定義及智能合約的契約性、法律性的角度來考慮,就知道它其實是一類更復雜的應用。第三類代碼合約可能是最高級的所謂的代碼即法律,具有判決,符合法律規則和法律制度的代碼是更高級更智能的合約,而且必將影響我們生活方式,因為人類社會就是契約性社會基礎。
我們想,未來的智能合約在區塊鏈的這個革命大潮中一定占有的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我認為可能會在未來占有主導的地位。這時智能合約就會出現大規模的應用和大規模的產生,這樣的話智能合約的生產、驗證和公信屬性就具有了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能需要建立未來的一個公信生成機制或者生產流程。
在智能合約本身的生產過程中,由于智能合約本身是一種軟件,我們在軟件工程前期取得的成果都能用得上,測試也好,審計也好,驗證也好,各種軟件case工具也好,都可以用。但是由于智能合約又是特殊的一種軟件,因此要進行許多特殊性的研究,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何應用契約化,契約如何模板化,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商業合同具有模板化,我們需要契約的模板化,然后進一步是模板的代碼化,代碼的智能化、法律的代碼化以及代碼和文本合同的一致性測試。
在這個過程中間,我們肯定可以用到很多包括
人工智能方面的一些成果,比如自然語言識別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可以把文本自動代碼化。因此總體上來講,區塊鏈和智能合約其實是一種復合性技術,涉及到了眾多的經濟學模型、法律方面的知識,而這些大融合可能正好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時點對話·第七問】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