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學習等
人工智能技術正日益介入法律行業,對這個古老的行業產生深遠影響。筆者總結了人工智能在法律行業應用的五個主要領域:智能法律檢索,文件自動審閱,文件自動生成,智能法律咨詢,以及案件結果預測。
隨著這些領域應用的進步和成熟,法律人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內容將有望發生根本性變化,未來的法律行業將面臨著從法律人向“法律人+法律機器人”的轉變,就像醫生如今普遍依賴醫療器械一樣。
可以從以下方面理解法律活動的智能化。
一是立法的智能化,人工智能可以基于自動化檢索、預測、輔助決策等,防止立法沖突并實現精準立法,從而避免無效立法和立法資源的浪費。
二是司法的智能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可以賦能法院,解放人力。國內一些法院已經在探索智能輔助辦案系統,借助人臉識別、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專家系統、機器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更加高效和公平的司法服務。
三是執法的智能化,執法部門的執法資源是有限的,如何借助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合理分配有限的執法資源并實現自動化、智能化的執法,是各國重點探索的方向。
四是法律服務市場的智能化,律師法律服務市場和公共法律服務市場都日益受到人工智能技術影響,比如一些地方的司法局借助人工智能軟件程序,為民眾提供自動化的公共法律咨詢服務,可以極大緩解公共法律服務資源不足的現狀。
當前,法律機器人的優勢在于數據處理和分析以及基于數據的預測,且在大數據、算法和算力的推動下,法律機器人將持續得到提高和改進。
相反,留給人類法律專家的將是需要人際關系、創造力以及面向未來的法律事項。人工智能與法律活動的結合,法律人與法律機器人之間的協同,將是一個顯著的趨勢。
可以肯定的是,人們正在邁入智能法律活動的新時代,無論是律師、法官、立法者等法律人,還是普通消費者,都將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