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日,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發表了著名的論文《
比特幣: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他在文中這樣寫道:“我一直致力于建立一個新的電子現金系統,完全點對點,無需‘可信第三方’。”
根據中本聰的設想,這種完全通過點對點技術實現的電子現金系統使得在線支付能夠直接由一方發起并支付給另外一方,中間不需要通過任何的
金融機構。在他看來雖然數字簽名部分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如果仍然需要第三方的支持才能防止雙重支付的話,那么這種系統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他在論文中針對第三方平臺的不透明、不可控、花費高的缺點,提出了
區塊鏈技術模型:去中心化、不可增發、無限分割。而比特幣則成為
區塊鏈技術在電子貨幣領域應用的首個應用。
2009年1月3日,中本聰用他編寫的第一版挖礦軟件挖掘出了創世區塊,并在創世區塊里留下了一句永不可修改的話:“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翻譯:《泰晤士報》,2009年1月3日,財政大臣正站在第二輪救助銀行業的邊緣。)”從此,比特幣開始了它的瘋狂之路,區塊鏈技術也悄然登上世界的舞臺。
此后幾年,區塊鏈在
數字貨幣方面的應用增多,
萊特幣、燒烤幣、無限幣、夸克幣、澤塔幣等“山寨幣”相繼問世,另一方面,比特幣礦機制造商比特大陸抓住比特幣發展紅利,迅速成長為數字貨幣行業獨角獸,基于
加密貨幣交易的區塊鏈技術也逐漸受到關注。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