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體系往大了說包含整個產品的上下游企業及服務商(比如物流、中轉倉等),往小了說,就是企業內部的供應鏈系統。
1供應鏈企業內部私有鏈
先說企業內部的供應鏈系統。在富士康,為蘋果公司生產一臺iPhone,需要先經過市場拿到訂單,產工給到工藝流程、制工給到加工標準、品工給到檢驗標準、采購買來原材料和小零件、企劃排好生產計劃并協調好各種“人機料法環”(作業員、設備、物料、作業方法、生產場地)的需求、倉儲做好物料儲備,然后制造單位才能甩開膀子開干。
1.1產品溯源
對富士康來說,內部供應鏈系統的每個單位都想知道最真實的產品信息,只有真實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但目前要得到真實數據不僅成本高昂而且費盡力氣得到的也不一定是真實,造成的后果就是很多生產問題被掩蓋,如果能夠做到很好的溯源就可以實現信息共享并為后續各個單位優化提供真實有效的原數據,甚至可以將組織進行精簡。
比如,當某制程人員發現某批次物料存在品質問題,需要溝通上一制程甚至前好幾個制程,需要有產工、制工、品工單位協助,各部門先達成共識,確定是誰造成的,然后再確定具體數量。這是一件十分頭疼的事,推諉情況時有發生。權責問題最為耗時耗力,這都是隱形的成本。確認好權責之后,發現品質問題方再督促責任制程去改善,但是溯源上做的并不到位,即便可以找到品質的原因,具體發生在哪個制程、哪個車間、哪個機臺并不好追溯,最后到底是人為操作不當的原因還是加工程式有問題抑或是某臺設備刀治具磨損超限等原因都需要去一一排查分析。
在富士康內部確實有溯源的流程,也就是機器鐳射打碼,但是打碼并非每個制程都有,程式人為可改,打上的碼也可以被擦除,打碼還存在不清晰,無法辨認的情況,這就為溯源造成了一定的困擾,最后的真實性也就打了折扣。
結合
區塊鏈技術,可以對產品進行溯源,將每一個產品的原物料供應商、整個加工工藝流程、品質信息、加工設備編號、制程負責人的信息全部通過區塊鏈上鏈,那么整個供應鏈上的各個單位都可以清楚明晰的了解到生產的真實狀況。當然牽涉到數據分析和設備生產數據、加工參數等信息的抓取時這還需要結合大數據、云計算和
物聯網技術。
這樣的話每一片產品的全生命周期數據都可被明確的知道,到底是哪個制程、哪個機臺的問題一目了然,技術人員、維修人員可以迅速找到問題所在,然后進行改善和優化調整。在運行良好的情況下,基本可以杜絕不良品、殘次品流轉到下一制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權責糾紛和重工問題。即便是有不良品、殘次品,后制程也可以有理有據進行溯源到責任方進行快速有效的溝通,拿出解決方案或是要求索賠。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