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
區塊鏈在
金融創新和監管科技中的應用愈發廣泛,由于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匿名化、不可篡改、可信任、透明度高等特點,通過
區塊鏈技術給金融監管賦能,可以打造技術驅動型和數據驅動型監管科技,優化監管科技構架和運行邏輯。我國應正視區塊鏈在監管科技應用方面存在的問題和挑戰,探索區塊鏈賦能監管科技的治理和發展,借鑒西方監管沙盒、監管科技試點,發展平臺化的
聯盟鏈,創新區塊鏈治理新機制,以區塊鏈推動監管升級,增強監管部門監管能力,在全球監管科技中取得先機。
隨著區塊鏈理念的傳播和技術的普及,區塊鏈從
數字貨幣的底層技術逐漸拓展到應用領域,區塊鏈本身的價值逐漸被人們發掘。與互聯網的信息傳遞相區別,區塊鏈通過連接用戶的全息結點實現全網廣播,可以形成共識機制和自信任機制,也可以進行價值創造和傳遞。區塊鏈不再是數字貨幣的專屬底層技術,而是逐漸滲透到政府、金融監管、
物聯網、征信、溯源防偽等領域,與監管科技(Regtech)和金融科技(Fintech)的結合越來越緊密。區塊鏈在監管領域打開了新的路徑,并對傳統的監管思路和監管范式產生重大影響。
借助區塊鏈改進監管的嘗試,在國內外監管部門、監管科技企業以及國際組織廣泛開展,區塊鏈在數據存儲、數據傳播,證券結算、第三方支付、保險、票據、產權、風控、KYC、反洗錢、反欺詐等方面有著明顯的效果,目前也處于實驗試點中。隨著新興技術革命對金融行業的沖擊,金融創新日新月異,金融監管不得不跟上創新的步伐,運用科技提升監管能力,讓監管當局跟上技術和市場的創新鏈,使監管科技的功能和作用日益凸顯。在監管科技形成的智能監管生態中,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DLT)往往發揮著底層構架的作用,“區塊鏈+監管科技”的新型金融監管范式在未來監管領域擁有廣闊的藍海。
已有研究較少關注區塊鏈在監管科技領域的實踐和探索,更多的是行業內企業、咨詢公司、企業聯盟、國際組織等發布的區塊鏈發展報告,如德勤、高盛、歐洲清算中心(Euroclear)、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埃森哲、摩根士丹利[1]等行業巨頭和國際金融組織、咨詢公司聯合體紛紛加強對區塊鏈關注和研究,加大科研力度,研究區塊鏈在監管和合規方面的應用。區塊鏈的應用目前還沒有上升到監管科技的層面,更多的是行業探索和商業化的應用。本文梳理國內外區塊鏈在監管科技領域的實踐和探索,正視區塊鏈技術存在的局限性和問題,探尋區塊鏈在金融監管領域的場景嵌套和深度融合,試圖利用監管科技的能量和實踐加速區塊鏈的治理和優化。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