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和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
區塊鏈正在以全新的方式改變數字經濟的底層邏輯,也轉變著
金融監管的理念和范式[19],合規區塊鏈在國內和國外的實踐和探索,為區塊鏈在監管科技領域的落地提供了諸多開創性的探索,證明
區塊鏈技術和金融監管并不是相悖而行的,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特征和中心化的監管之間并非不可調和的矛盾,去中心化和中心化一直都是相對的。綜合區塊鏈有促進監管合規和企業合規的潛力,合規區塊鏈將成為推動金融監管的重要科技資源稟賦,區塊鏈技術和大數據、云計算、
人工智能等結合,將全方位轉變傳統金融監管的模式。
合規區塊鏈有利于實現多方同時在線協同交互監管。合規區塊鏈以技術和底層邏輯的形式促進傳統金融監管的分業監管、機構監管,以現場檢查為主配合非現場檢查轉向多方在線和協同監管。以監管機構主導的合規區塊鏈將央行、兩會、公安、工商等政府監管部門從實體移到區塊鏈上,同時上線,跨時空協調聯合監管。同時開放接口接入各類持牌和未持牌的金融機構,以及消費者組織,督促金融機構將數據和交易運營信息上鏈,經過監管部門主鏈節點的審核確認后向全網廣播。監管機構的監管政策和合規指引以及金融機構的日常數據都打包整合上鏈,形成一個個獨立的節點,各個節點之間異構多活[20],形成多方在線、點對點互聯的交互式結構。通過合規區塊鏈的底層和合約應用層,實時靈活調用合規政策和企業數據,企業也可以及時查看掌握監管動態和合規要求,根據合規指南及時調整業務,降低經營風險和合規成本。
借鑒英國、新加坡、澳大利亞、中國
香港、美國等監管沙盒的實踐,合規區塊鏈是監管沙箱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未來監管沙箱制度迭代優化的趨勢所在。基于合規區塊鏈的監管沙盒構架,監管者、金融機構、金融科技初創企業可以在監管沙盒的真實試驗場景進行扁平化對等交流和互操性的溝通,在進入沙盒前的審核階段,依據智能合約和算法設定的準入條件智能化篩選符合沙箱條件的金融機構和初創企業,為測試對象量身定制編程化和規范化的測試方案,測試創新的產品和服務,測試結束后將數據和結果上傳上鏈,方便金融消費者查看和監管機構的后續評估,制定過渡策略。在多方同時在線、同頻共振的協同合作模式下,傳統金融監管的行政色彩被淡化,公權力主體和市場參與者處于扁平的網絡空間,金融監管更便利地延伸到創新鏈環節上,跟隨創新鏈的發展動態調整,有效平衡安全、創新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
合規區塊鏈加快技術轉型迭代和優化監管科技治理范式。傳統金融監管治理一般以行政治理為主,技術一般作為監管的工具和手段,作為解決監管合規問題、增強監管能力的工具。科技工具主義曾在很長時期內成為各主權國家監管和治理主流理念,指導金融監管和合規法規制定[21]。在數字經濟和信息通訊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區塊鏈等新興技術逐漸成為金融科技、監管科技的基礎設施和生存環境,合規區塊鏈不再作為外力的工具,而將內化為監管科技本身的組成部分,從底層改變優化監管的邏輯,加上未來智能化監管科技的引入,科技的替代作用大大增強,科技將成為監管的重要資源稟賦。
在合規區塊鏈基礎上,監管機構可以借助Iaas(基礎設施服務)、Paas(平臺服務),甚至Saas(軟件服務)來搭建監管環境和監管應用,金融機構也可以借助這些底層基礎設施和云服務實現合規風控、合規操作、合規管理。通過基礎設施、平臺和軟件等服務的外包和先行建構,極大降低監管機構的技術成本和研發難度,促進技術的滲透和普及。德勤的Rubix一站式區塊鏈平臺通過提供基礎設施和平臺,為用戶提供按照需求自由建構的空間。
區塊鏈促進合規管理自我進化提升。區塊鏈技術從2008年中本聰提出以來,就處在不斷演變和進化的過程中。以加密
數字貨幣為例,
比特幣、
以太坊、EOS等數字貨幣都是底層區塊鏈演化的代表,在八九年的時間里,數字貨幣區塊鏈經歷分叉、擴容、創新共識機制、改善硬件設備等優化,性能和適應性有了大幅提升。隨著非數字貨幣區塊鏈的發展,區塊鏈與更多場景結合,可能會突破原有制約其落地和廣泛運用的種種局限性,實現與監管科技更緊密的契合。
在新技術的疊加和板塊輪動中,云計算為區塊鏈節點的存儲提供了有效的解決辦法,節點數據上云,在云端備份,單個節點的數據不需要存儲在本地硬件設備,極大地節省了空間,避免因節點區塊容量過大而延長確認處理時間的現象;信息通訊技術5G的發展將能夠擴展區塊鏈帶寬,提高單位時間內并行交易的處理能力和傳輸能力;對于數據的隱私保護問題,多種加密技術和區塊鏈隱私保護安全閥機制的設計將能提升合規區塊鏈的隱私保護能力,促進數據隱私合規;對于數據回滾難的困境,可以通過數據覆蓋和多維關聯性結構化可視工具呈現前后數據的更新變化[22]。
合規區塊鏈促進跨界跨境國際合作。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金融要素和科技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更加頻繁,金融機構、金融科技跨越主權國家范圍開展業務,加劇了金融風險的傳遞與交叉擴散,監管科技在全球范圍內的受關注度越來越高。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美國等國家在2015年就已開始對監管科技、合規區塊鏈的研究和部署,中國監管科技起步晚,但發展迅猛。另外,對企業自身來說,全球化經營的合規風險正在提高,由合規導致的處罰額外增加了企業的成本。加強合規區塊鏈的國際合作,是監管科技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加強合規區塊鏈國際合作,能有效提高跨境風險的防范和治理,對AML(反洗錢)、反恐怖融資等暗網交易有巨大的抑制作用;國際間證券交易所的合規區塊鏈合作,也有利于強化一線監管的能力;各國監管部門建立合規區塊鏈合作伙伴關系,有利于協調互動,信息共享,共同促進監管科技的發展。
總結
區塊鏈作為區塊鏈技術在監管科技領域的運用,其作為一種新興技術的生命周期,本身還處在成長期,還有許多局限和不完善之處。隨著技術的發展進化,區塊鏈與監管科技、金融監管的契合度必然越來越高,也會催生出許多新的應用場景。從我國已有的
區塊鏈應用于監管的實踐和國外探索來看,市場和政府應為其提供寬松的可試驗的環境,通過多方同時在線協同互動的模式,優化監管科技治理模式,升級金融監管理念。同時,作為一種新技術,區塊鏈只有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理性反思”等不斷的迭代,才可能防范其中風險,真正用好區塊鏈技術,促進數字經濟健康發展。
黃震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長。研究方向為民間金融、互聯網金融、金融法、法律文化、
公益慈善事業。主要著作有《P2P網貸平臺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民間借貸法律知識讀本》《民間金融及其制度重構》等。
來源: 《人民
論壇·學術前沿》2018年6月下 作者: 黃震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