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航:總體來看,一個行業或企業所處的行業政策、數字化程度、從業人員,對于其是否適合進行“鏈改”有決定性作用,具體來看:
1)政策方面。需要說明一下,這里的“政策”不是說政策不讓某某行業去進行“
區塊鏈+”,畢竟監管者現在也不太能看得懂這項技術,可以說是處于蒙圈狀態。它實際上指的是如果在“區塊鏈+”的過程中,企業出現了什么異常,是否在政策的允許范圍之內,比如說,電網公司用“區塊鏈+智能合約”來進行購售電撮合,如果因為一些bug,一些地區沒有買到電,那就超出了政策的允許范疇,這樣的行業場景就不會允許區塊鏈的存在,也就不適合進行“鏈改”。
2)數字化程度。如果說某個行業數字化程度特別高,數據都是在線生成、而非線下手抄的,那這些數據就可以無縫對接到區塊鏈上,而不存在從鏈下到鏈上的這個轉移過程,相對來說更加及時可信。
3)團隊構成。一般來說,年齡結構更年輕的行業與企業適合進行“鏈改”。因為區塊鏈是一項全新的技術,而年輕團隊接受和學習新事物的能力也更強,可以更快地讓自己的業務與區塊鏈實現結合。
綜合以上三點,個人看好進行鏈改的行業包括游戲、
電商、音視頻等監管較松、數字化程度高、從業者心態開放的行業,而
能源、基建、重工業、公用事業等嚴監管、數字化程度低、且相對傳統封閉的行業不適合進行鏈改。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