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發言信息量很大,需要消化。我主業是金融,也一直在互聯網領域創業。既然是研討會,就有必要談研討方法,陽光下無新事。
區塊鏈很快切入了金融,有很多高敏感的金融活動,這和互聯網完全不一樣,因為
比特幣本身就有金融屬性,還切入了最敏感的發幣,比支付更為敏感,甚至還搞證券發行,搞募資,用不成熟的技術做最敏感的關系,因為人性的原因,很容易出問題。
很多金融圈的人沒有金融背景,沒有意識到危險,金融專業的人是很膽小的,看起來是故事,實際是事故。這是人類幾百年流血后總結的經驗。這幾年區塊鏈領域發生的事情在金融歷史上不新鮮,只是效率更快,幾千萬的募資幾秒鐘就完成,但邏輯本質是一樣的。
我的感想是,這個領域特別需要行業的專家,不僅僅需要技術專業人士。換個角度看區塊鏈,從金融去看一點不神秘,都是被研究過的,有結論的問題。監管當局是在傳統金融理論熏陶下成長起來的,需要懂得金融范式的人來講,不能只能講信仰和顛覆,這樣出問題很正常。滿懷豪情非常好,但不能顛覆監管當局,它所依據的政策法規背后的金融價值是來源于全人類,并不膚淺。鏈圈
幣圈之外并不膚淺,一個技術本身的成熟有它自己的規律,我們會低估或者高估,比如一年就顛覆是幼稚的,是錯覺,是因為泡沫的出現與第一桶金讓大家變得浮躁,以為能顛覆世界,但是僅僅顛覆了自己的世界,并沒有對現實世界造成多大影響。價格的泡沫催生了浮躁的情緒,但我們不能出現思想的泡沫。層出不窮的信仰充值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但其實這些都是老生常談,是金融界已經被討論的話題。比如貨幣民間發行,美國早就做過,但最終歸于美聯儲,為什么呢?再看歐洲我們可以找到答案,多貨幣不方便,貨幣的發展本質就是交易方便,人人發幣,幣太多就沒有了交互的意義,現在重新發現輪子以為發現新大陸是思想的浪費。所以我呼喚傳統金融行業,帶著積淀進來,看看這個技術到底能做什么。應該拋棄固有的新名詞看本質,這個技術到底能解決什么問題。達到商業目的,那么就用,返璞歸真,作為企業家就是要賺錢,能用技術那么就用。尤其是今天這個拐點,應該回歸初心,重新審視這個技術。我是鼓勵充分利用通證,把自己歸為通證派,自己也在做金融
區塊鏈項目,不是說不能做,但是需要想透了再做。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