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們來看數字經濟學中的產權理論,形成的是一種基于智能合約的、共享經濟為主的、以使用為核心的產權關系。而這種產權關系得以成立的原因是三個:
第一,數字經濟使得所有的客觀經濟對象以數字和比特的方式存在,擺脫了具體實際物體的限制,從而創造出了一種基于體驗和服務的經濟模式,而這種經濟模式的核心是使用。
第二,由于數據或者比特的邊際成本為零,因此帶來了強大的網絡效應,這種網絡效應帶有壟斷特質,因此形成了以平臺和生態為主題的網絡組織,這種組織的核心就是通過使用權的開放來擴展內在的生態。
第三,數字經濟學的核心主體是去中心化的網絡組織而不是企業,因此相比所有權使用權更具備價值,網絡中的去中心化的組織通過零交易費用和技術契約進行快速交易,使得網絡中的每個節點都能獲得服務,這是數字經濟運行的基本邏輯。
最后,我們來討論之前說過的基于租值的資本理論問題,在擁有權主導的工業經濟中,租借形成的關系是立足于擁有權來考察的,而使用權為主導的數字經濟中,由于借用的標的物并不是貨幣或者實物資產,而是以數字資產為核心,基于利息的資本問題就轉化為了如何通過分享獲得租值的問題。
傳統的制度經濟學理論認為完善的市場是不會發生租值消散問題的,只是由于現行制度安排的影響和限制,擁有者應當得到而沒有得到這部分租值,因而導致了租值消散。可見,租值消散仍然是基于擁有權來討論的。換句話說,傳統制度經濟學關注的是物有所值,而不是物有所用。如果不是從擁有權主導來觀察問題,而是從使用而非擁有來考察,那么,就不存在租值消散的問題,而是發生了租值聚集的問題。正因為如此,數字經濟學提供的這種租值理論能夠最大程度上的創造一種基于共享的經濟模式,而不是傳統產業經濟那種基于擁有的模式,從而徹底解決收入分配等問題。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