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火幣、OKex、幣安等交易所的競爭看做1.0版本,那么FCoin的出現則掀起了交易所競爭的2.0版本。
FCoin“竄上天”后,最先坐不住的頭部交易所,是OKEx。
6月19日,OKEx發布《關于OKEx啟動數字資產交易所開放共贏計劃的公告》,宣布將把OKEx五年來在數字資產交易領域積累的撮合系統等能力開放給“OK伙伴”,打造一批數字資產交易所,首期將開放100個名額。說白了,OKEx要培養100家小交易所進行反攻。
幣安延續了這種“套路”。6月21日晚間,幣安宣布推出數字資產交易所聯盟計劃,首期將開放1000個名額,鎖定10萬枚BNB(幣安的平臺幣)的團隊即可申請。

頭部交易所通過“開分店”方式應對FCoin的崛起
而火幣則打出了“生態伙伴”牌。6月22日,火幣官方微信公眾號稱,啟動對Huobi token的升級計劃,將從“火幣全球通用積分”升級成為“火幣全球生態通證”。這意味著火幣與其投資的交易所、媒體、錢包、礦池、孵化器、資產管理等業態企業更深度的綁定,通過生態紅利吸引用戶。
伴隨著競爭,行業開始出現惡果:數字貨幣價格波動變大,平臺交易量下跌。比特幣從6月10日的7700多美元到6月11日跌至6600多美元,此后一直在該價格附近徘徊。在平臺交易量方面,火幣最高單日交易量98億元,在6月18日最低僅僅只有24億元的交易量,下滑75.5% ;幣安最高單日交易量109億元,在6月18日也創下了48億元的新低,下滑56%;而OKEx也是如此,從137億元的交易量下滑到62億元,降幅54.7%。此后FCoin的交易量也回歸常態,平臺幣則從最高價兌人民幣8元,跌至2元左右。
除了開“分店”、拉“生態伙伴”的玩法,一些交易所則模仿起了FCoin的模式。包括美國Bit-Z交易所、李笑來的BigONE交易所、中國香港的OCX和CoinEx交易所,新加坡的CoinBene(滿幣網)、澳大利亞的U-COIN、韓國Coineal、英國TOP.ONE和AAcoin、泰國btcdo-幣等全球各地的交易所,紛紛上線“交易即挖礦”模式。
有媒體統計,截止7月初,采用“交易即挖礦”模式的交易所已超過50家。
然而模仿的結果,則是死傷慘重。CoinBene(滿幣網)于6月18日開始交易挖礦,隨后平臺幣價大跌,而此后平臺創始人一句“下午歸0”更是讓平臺飽受批評;BigONE則是在6月21日推出“交易即挖礦”模式,6月29日便發布一紙公告,暫停平臺BIG/BTC、BIG/ETH交易對的交易。
就連交易量排名第10的交易所Bit-Z,也于6月25日晚開放“交易即挖礦”。但7月7日其便宣布將停止“交易即挖礦”,剩余BZ將采用“BZ分紅機制”釋放。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