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微眾銀行與
上海華瑞銀行共同開發針對聯合貸款結算和清算業務的
區塊鏈應用系統。此舉拉開了中國銀行業進軍區塊鏈的序幕。
根據互鏈脈搏統計,不到兩年時間,已有14家商業銀行“觸鏈”,涉及25個應用場景。其中,融資、數字票據和跨行支付3個場景應用范圍最廣,參與銀行業最多。
在融資場景落地的銀行多達5家。據英國《
金融時報》消息,中國銀行(
香港)與匯豐銀行早在2016年就合作開發了一套區塊鏈抵押貸款估值系統。互聯網出身的微眾銀行很早也嗅到了市場變革的味道,早在2016年9月與上海華瑞銀行共同開發主要用于“微粒貸”業務、針對聯合貸款結算和清算業務的區塊鏈應用系統。2017年8月,
農業銀行與趣鏈科技合作,推出涉農互聯網
電商融資系統“e鏈貸”。同年11月,建設銀行成功試水系統內區塊鏈福費廷(無追索權融資)交易,并在今年初完成全國首筆跨行區塊鏈福費廷交易,以及國內首筆國際保理區塊鏈交易。平安旗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云平臺“壹企銀”最早于2017年上線,目前接入該融資平臺的中小企業節點數已達萬級。
4家樣本商業銀行瞄準了數字票據這個金融細分市場。2017年11月,
江蘇銀行與
無錫農商行合作完成首單票據“區塊鏈”跨行貼現業務交易。工行和中行則參與了由央行主導的數字票據交易平臺,該平臺已于2017年初測試成功,并于今年1月在上海票據交易所進入試運行階段。今年1月,主打小微金融的浙商銀行也發布了首個基于區塊鏈的移動數字匯票平臺,為企業與個人提供在移動客戶端簽發、簽收、轉讓、買賣、兌付移動數字匯票的功能。
至少3家商業銀行已經開始在跨境支付場景上部署兵力。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均加入SWIFT gpi區塊鏈概念驗證(PoC)——SWIFT于去年初開啟的跨境支付創新項目,旨在優化跨境支付中的實時對賬環節,從而降低成本和運營風險。2017年3月,招商銀行通過區塊鏈直聯跨境支付應用技術,為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南海控股有限公司通過永隆銀行(招行為其母行)向其在香港同名賬戶實現跨境支付。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銀行是目前唯一推出自有數字錢包的樣本銀行。雖然有評測文章稱該錢包APP上手后是支付寶+微信紅包的簡易結合體,但實際上,這款區塊鏈電子錢包并不局限于充值、轉賬等常規功能,而是接入了“
公益中行”精準扶貧共享平臺,并將
區塊鏈技術
延伸至黨建工作,支持黨費繳納等增值服務。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