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們接下來要講
區塊鏈金融。講區塊鏈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每次和別人聊到區塊鏈,他們都很興奮,然后就是各種提問。包括在華為的講座,從技術去講,臺下一片茫然,從簡單的認知角度去講,臺下又問你什么是分布式賬本,什么是智能合約……不勝枚舉。
我想說的是,區塊鏈金融的意義絕不僅僅是虛擬貨幣,也不僅僅是一個分布式賬本技術。它首先帶來的是生產關系的改變。簡單地講,就是在數字化經濟時代,越來越多的產品并不是實物產品,而是數字化的產品和服務。我們以前走進銀行網點取的是真鈔是現金,現在手機輸入數字直接就轉賬了。
而全球經濟也出現了全球化、虛擬化、
社群化、共享經濟的新經濟特征。
數字經濟時代的生產力發展也需要有新的生產關系與之適應。而
區塊鏈技術依托算法在去中心的網絡環境建立信任的特點,決定了它在數字經濟時代將形成新的生產關系,給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帶來深刻的變化。金融也是如此,其他行業也是如此。
1
信用
先講區塊鏈金融的第一點:信用。
金融的本質是信用中介。信用體系的建設可以提升社會運行效率、減少無用勞動。因為信用,許多社會流程都將簡化、優化。但是衡量一個人的信用,維度非常多,非常復雜。
舉個例子,在信用體系發展最為成熟的美國,92%的群體有自己的信用數據,這些數據大多來自于他們的金融生活。美國的社會信用體系是以個人信用制度為基礎的,有完善的個人信用檔案登記制度、規范的個人信用評估機制、嚴密的個人信用風險預警系統及其管理辦法,還有健全的信用法律體系。
在美國,每個人都有一個社會安全證SSN(social security number),這個號碼可以將美國人一生幾乎所有的信用記錄都串在了一起。通過SSN,任何人都可查到自己的信息資料,基于這些信息,銀行根據申請人以往的信用記錄,可以確定其貸款的風險。
相比美國而言,中國的信用體系目前是由國家主導的,主要是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掌握了一些個人和企業在商業銀行的信貸數據,更帶有強烈的金融色彩。金融機構發放貸款都會查看由人民銀行出具的信用報告。這份報告的內容其實主要涉及貸款人信用卡的使用情況,有沒有逾期未歸還的款項,近幾年逾期還款的次數等等,在說服力上,同美國的信用報告無法相比。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