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險包括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
系統性金融風險是指從事金融活動或交易所在的整個系統(包括機構系統或市場系統)因外部因素沖擊或內部因素牽連,而發生劇烈波動、危機或癱瘓,使單個金融機構不能幸免。通常表現為國家、地區性戰爭或騷亂,全球性或區域性的石油恐慌,國民經濟嚴重衰退或不景氣,國家出臺不利于公司的宏觀經濟調控的法律法規,中央銀行調整利率等。這些因素單個或綜合發生,導致所有證券商品價格都發生動蕩,它斷裂層大,涉及面廣,人們根本無法事先采取某針對性措施于以規避或利用,即使分散投資也絲毫不能改變降低其風險。主要包括政策風險、經濟周期性、波動性、利率風險、購買力、匯率風險等。
簡單提一下非系統性風險:來自企業內部的微觀因素,除了系統性風險之外的偶發性風險,或稱殘余風險。
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深化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對比十八大提出的: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完善金融監管,推進金融創新,維護金融穩定。顯然目前的形勢更為嚴峻。
今年年初,我在華為金融講座上分析過今年我國的金融形勢,今年的形勢很差,而且會出現錢荒,中小金融機構會出現破產潮,也勸過大家要理性投資P2P。但沒想到美*國*貿*易*戰讓今年的經濟形勢比預想的糟糕一些。簡單歸納為以下幾點: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