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被黑成糊了。” 他自我調侃道。
認識徐明星,是2014年11月。當時,
比特幣的價格已經從最高點的7000多元跌到了2000元,第一批比特幣的創業者,主要是交易平臺,開始紛紛離場。
徐明星選擇了堅持,他說自己非常喜歡比特幣的概念,覺得這是一個很有前途的行業,是真正的徹底的創新。但他和OK集團也迎來了艱難時刻。
比特幣的價格不斷下跌,活躍的交易用戶也在不斷減少,公司一直在虧錢。為了讓公司運作下去,他們甚至開始嘗試P2P等互聯網
金融業務,但也沒有什么起色。
徐明星都有點兒泄氣了。倒是他的投資人馮波不停的鼓勵他:要堅持住,你做的是偉大的事情。
這段艱難時期持續了兩年多,一直到2016年比特幣價格跳躍式上漲,不但使得比特幣、
區塊鏈再次成為一個創業的風口,也讓他們走進了普通人的視野。但好日子沒有持續太久,隨著相關政策的出臺,國內禁止了比特幣交易。OK集團選擇了遵守相關的政策法規,在國內停止了交易平臺的運作。
隨之而來的,是各種輿論風波: 用戶維權、虛假交易、高管離職、還有借幣事件。不論發生什么事情,徐明星總是那個站在風口浪尖上的人,備受矚目也飽受指責。
面對真真假假的各種傳聞,我也忍不住在心里嘀咕,今天的徐明星到底怎么了?于是,有了這個對話。
我給徐明星列出了60多個問題,差不多涵蓋了之前所有的輿論風波,他都一一作了回答,但我們最終還是選擇隱去大部分的人名,以免再次引起不必要的“論戰”。
徐明星說,自己最困難的時刻,是行業不景氣的2015年,比特幣跌得厲害,參與的人數很少,自己都不知道做什么才是對的。“連國家監管都不管你了,都沒有人罵你,那時巴不得誰能來罵你一下就好了。”但好在他們堅持下來了,才能有了今天的一席之地。因此,再看今天的這些爭議,他覺得都不算什么挫折。
他也反思了自己的管理,覺得之前自己在用人方面太過隨性,沒有尊重管理制度,致使公司此前出現了一些“離職風波”。這也是他做OK以來最大的教訓。
不太懂管理,是徐明星在2014年就認識到的問題。在創建OK集團之前,他是豆丁網的CTO,在豆丁網做了6年。教訓就是團隊很重要,但把一個團隊組建好,管理好其實還是很難的。
OK集團也快6年了,管理依舊不是徐明星的強項。而
幣圈和鏈圈流行的社交,看起來也不是他的強項。對于現在國內用戶熟知的幾個主流交易平臺,大多是從OK集團出走的人創辦的,但沒有人用“OK系”來稱呼他們,反而用比特幣的“黃埔軍校”來調侃OK集團。
“我們也投資了很多企業,合作了很多企業,不過我們沒有要求他們站隊,也沒有喊生態,沒有喊OK系這個概念。”OK集團和策源、馮波一起做了一個約十億美金的“產業共贏基金”的母基金,希望可以成為推動中國區塊鏈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我不喜歡‘OK系’這個詞,也不喜歡‘生態’,我更喜歡的是‘產業共贏’。”徐明星說。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