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Coinmarketcap 2018年5月份的數據,市值超過1億人民幣的數字資產已達400多種;早在2017年11月,美國數字資產交易所Coinbase的開戶數就已經超過傳統券商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目前用戶數已達2000萬。新型數字資產的大量涌現以及參與數字資產投資用戶數量的激增帶來了極其旺盛的交易需求。一邊是市場需求的蓬勃發展,另一邊則是傳統
金融機構服務的缺位,巨大的市場空白以及潛在的盈利機會,刺激著大量的創業者攜資金入場,目前市場上日均交易量超過1億人民幣的數字資產交易所已超過60家。
新興數字資產交易所是一個集資金資產的登記、托管、清算、交易撮合能力以及券商、做市商等角色于一體的超級機構,其業務甚至延伸至一級市場,兼具PE、投行等角色。在此過程中,數字資產交易所作為市場交易的樞紐,其邊界缺乏制約。在市場監管不足且不再有分工制衡的情況下,這樣的制度安排具有極大的風險。事實上,數字資產交易所跑路、刷量、搶先交易、操縱市場進行多空雙殺,任意更改交易規則等事件層出不窮。
數字資產交易所雖然形式上與傳統的證券交易所類似,提供標準化的交易撮合服務,在用戶之間直接匹配交易訂單,理論上不會產生用戶違約、結算風險等。但由于缺乏監管和制衡,數字資產交易所往往自身成為違約和風險的根源,安全性甚至不如一些場外交易。因此隨著技術的發展深入,業界希望對現行模式作出變革,即真正發揮
區塊鏈技術的特點實現去中心化資產交易。從技術上來看,去中心化資產交易須解決一些基本問題:一是如何設計去中心化的KYC/AML規則和體系;二是如何實現去中心化訂單簿、交易撮合以及提供自動做市商服務;三是如何在去中心化的環境下,實現清結算服務,尤其是券款兌付(DvP);四是如何建立去中心化資產交易的行情發布機制;五是如何在去中心化的環境下實現監管合規的要求。
本文嘗試探討去中心化資產交易實現路徑、業務邏輯、技術特點及相關風險,介紹基于區塊鏈衍生出的數字資產交易服務流程,討論基于多資產交易撮合、全局身份認證、跨鏈交換協議等技術與治理機制,并將其與傳統的中心化交易模式進行對比分析,希望能夠為市場體系的完善和資產交易安全性的提升提供有益的技術與業務參考。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