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幣的底層技術是
區塊鏈,沒有區塊鏈就沒有代幣,但區塊鏈本身卻是一項獨立的、具有風向標意義的創新技術。區塊鏈采用分布式全網數據存儲和記賬方法,從而打破了中心服務器對數據和信息的壟斷控制;采用P2P傳輸機制,實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直聯、同步和協作;其對加密算法的深度運用同時滿足了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等多重需求;其內在的“共識”機制促進了陌生人間的平權、開放和信任。區塊鏈能夠從原理上解決當今互聯網技術的許多痛點,可謂互聯網時代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技術飛躍。
但在許多場合下,區塊鏈僅僅被當作了制造代幣的技術,這主要是因為:第一,區塊鏈是作為
比特幣的底層技術而問世的,其發明者本意就是要創造一種
數字貨幣來挑戰法定貨幣體系,而并非是要單獨開發一項新技術,所以這項技術從一誕生,就被當成了造“幣”技術。第二,區塊鏈迄今仍未走到替代現有技術的成熟階段,與代幣綁在一起不僅能夠吸引資本、聚合財富,而且也能刺激技術研發,從而促進技術自身不斷完善。因此比特幣之后的
區塊鏈項目,大多沿用了發行代幣的模式,導致
區塊鏈技術不斷完善的同時,其造“幣”功能也不斷地被強化。第三,企業借助區塊鏈進行
ico,可以打著
金融創新旗號規避監管制度,公開募資,甚至非法集資,區塊鏈的融資功能因此也被炒作夸大,代幣的價格暴漲,人們對代幣的關注度遠遠超過了其技術本身。
但事實上,代幣并非區塊鏈技術的必備要素,只是附加在技術之上的一種激勵機制。標準的區塊鏈是指“公鏈”,公鏈必須是開源、開放、完全去中心化的技術,其最大的屬性就是公共性,理論上不應歸屬于任何一個節點或者個體,而應由所有人共有共治共享。因此,區塊鏈技術的發展面臨“公共悖論”問題,即除非政府投入公共資源有組織地研發,否則很難吸引到私人部門為之付出。但區塊鏈技術的創立發展卻主要是由民間資本助推完成的,原因在于代幣的激勵作用,正是由于區塊鏈被視為一種“幣”,并且只有通過比拼算力才能得到“幣”,從而吸引了無數技術人員和“礦工”為其投入人力、財力,這項技術才逐步走向成熟完善。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