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杭州互聯網法院發布的上述案件中,原告通過自動調用谷歌開源程序 puppeteer對侵權網頁進行圖片抓取,同時通過調用curl獲取目標網頁源碼。
Puppeteer系谷歌官方出品的通過 Devtools協議控制headress Chrome的Node庫,可通過其提供的API作為爬蟲訪問頁面來收集數據。Curl命令系利用URL規則在命令行下工作的文件傳輸工具,通過模擬HTTP請求,獲取頁面內容、版本等信息。該種固證系統對所有人都平等開放,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且其操作過程是按照取證系統事先設定好的程序由機器自動完成的,取證、固證全過程被人為改相關鏈接的可能性較小,故該電子數據來源可信性較高;同時,千麥鑒定所對使用 puppeteer和curl程序進行網頁截圖和源碼調取的技術性進行了鑒別并確認。因此,在沒有相反證據推翻的情況下,認定該電子數據生成、存儲可靠。
網頁截圖、源代碼和調用信息打包壓縮計算出SHA256值后上傳至FACTOM
區塊鏈、
比特幣區塊鏈中,由于區塊鏈網絡具有難以篡改、刪除的特點,法院因此認為該種保存電子數據內容完整性的方法可靠。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