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希望
碳市場聯通,促進碳價格趨同,是為了有效減少利用碳價格差的“漂綠”行為。“從理論上說,全球每噸邊際
碳排放效果應該是相同的,每噸邊際碳減排、碳吸收或者是碳存儲效果也應相同。”曹莉說。但是,由于各國推動碳減排工作的起步時間不同,各國、各區域間的碳市場價格差距較大。在碳減排初期,一些較簡易改進就能實現減排,使減排成本和代價較低,碳價格也較低,在一些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和地區尤其如此。此時,如果一些國際性排放大戶通過購買此類碳信用來抵銷自身過多的溫室氣體排放,即會面臨“漂綠”詬病。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