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儲藏(store of value)作為貨幣屬性的另一個重要職能,被定義為從獲得到消耗收入的過程中對其購買力的保存。
貨幣的這種功能非常有用,因為大多數人不希望在獲得收入的時候立即消費,而是愿意在有時間或者更需要的時候再消費。
在價值儲藏中包含了兩個含義,其一是作為購買力的保存,畢竟誰也不希望自己當天發的工資晚上就縮水5%,這是惡性通脹;
另外,如果是純粹的價值儲藏只要購買力短期穩定,長期略帶一點波動人們也是可以接受的,當然如果是向上的波動(購買力增強)必然更受歡迎。
但對于
加密貨幣而言,尤其是在2017年,包括
比特幣、
以太坊在內的加密貨幣,均出現過10%的日漲幅或者10%的日跌幅,在圈內投資者看來這樣的漲跌幅并沒什么奇怪的。
但是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回憶下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可曾見到過某個主流貨幣購買力一天有這樣大的波動。人民幣在2016年一整年兌美元的貶值幅度也才6.98%,而這相對來說已經很高了。
在2017年12月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CME)推出了關于比特幣的期貨,使得比特幣被關入了 “籠中”,使得其鮮有日均5%的波動,更何況10%,但這離作為貨幣價值儲藏仍然還有一段距離。
至于其他一天有超過10%以上波動的加密貨幣,想要成為某種真正的貨幣實在是道路艱難,即使僅僅作為一種投資品種也還略帶牽強。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