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雖然不是所有號稱“貨幣”的媒介都可以成為貨幣,但每一次嘗試都是一次歷練,只有找到未成形的原因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在經歷了2017年的曲折起伏后,之前的“
幣圈”也開始延伸出了名為“鏈圈”的群體,同時在2017年底,幣圈的人大都開始宣傳自己是鏈圈的一份子。
我們先不去討論圈子的文化演變,僅僅看看
token在2017年的變化,其名頭也誕生了“虛擬貨幣”、“
數字貨幣”以及“
加密貨幣”(“山寨幣”盡管使用時間更長,但離共識太遠未列入其中)。
而作為最原始的“虛擬貨幣”,目前已經走在了淘汰邊緣,因為該詞名義上實在是太過“虛情假意”,也容易引起人的誤解。
而現在較為流行的兩者說法為“數字貨幣”和“加密貨幣”,但從其定義本身來講,我更喜歡稱這些Token為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也更符合
區塊鏈技術。
雖然這些Token被賦予了加密貨幣的稱呼,但也算占到了“貨幣”二字,既然歸屬于一類貨幣,那么其必然會帶有貨幣的一些屬性包括交易媒介、儲藏價值和記賬單位等。
就目前的狀況而言,這些加密貨幣離真正的貨幣似乎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并且最終能不能成為真正的貨幣,似乎仍然顯得“撲朔迷離”。
因此,我們試著去尋找加密貨幣欲成為真正的貨幣要跨過的幾座大山,以及它們可能會面臨的更艱難的困境。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