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
金融無疑為金融業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使得金融服務能夠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然而,我們必須認識到,智能技術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這其中涉及到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技術的成本和偏見問題、法規的制定和執行、以及社會公平問題等多個方面。
首先,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是智能金融必須面對的一個核心問題。由于智能金融基于大數據、
人工智能和
區塊鏈等技術,需要大量的用戶數據來實現精細化運營和服務,包括個人信息、消費數據、信貸數據等,這就使得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成為了重中之重。然而,隨著技術的發展,數據的采集、存儲和處理能力越來越強,用戶的隱私信息有可能在無意間被泄露或濫用。此外,各種網絡攻擊也給數據安全帶來了威脅。因此,金融機構必須建立健全的數據安全防護體系,對用戶數據進行嚴格的保護,同時也需要加強用戶隱私教育,讓用戶明白自己的信息安全權益。
就金融領域在獲得技術帶來的便利性和效率的同時,如何保護數據安全和用戶隱私這個問題,螞蟻集團蟻盾總經理廖群偉認為,保護數據隱私安全,需要保障數據制造、存儲、計算、流轉、融合、銷毀的全鏈路安全可控。同時,還要進行數據確權、數據敏感度的分類分級,分清管理優先級,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可以關注一些前沿的技術,如區塊鏈可確保數據在流轉過程中有清晰的權屬關系;人工智能技術有助于實現海量數據的高效分類分級和脫敏等;隱私計算能夠保障數據流通協作過程中的“可用不可見”,此外,軟硬件結合的方式也有助于在安全的前提下實現更高效便捷的計算,如英特爾與螞蟻鏈發布基于可信執行環境(TEE)的可信計算平臺。
南大通用金融部部長吳罡針對這個問題給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加強技術安全管理:金融科技公司應采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加強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數據泄漏和數據損壞等安全問題的發生;嚴格數據保密要求:金融科技公司應加強對其數據處理人員的管理和培訓,明確保密責任,保障數據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保護用戶隱私:金融科技公司應根據法律法規和標準,透明地處理和保護用戶的個人信息,確保企業在搜集、使用和存儲用戶數據時符合相關規定;提高金融科技產品安全性:金融科技公司應以提高產品的安全性為前提,確保金融交易過程和交易數據的安全性,最大程度地保障用戶權益。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