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以其財富效應,成為最新科技的試金石。一項新技術出來后,人們首先閃過的念頭就是“能不能用它賺錢”。例如,ChatGPT帶火了大模型,人們也開始將目標聚焦到大模型在金融領域的應用。
近日,佛羅里達大學金融系的兩位教授用ChatGPT 3.5做了一個投資策略,利用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的公開市場數據和新聞,由ChatGPT驅動的交易模型在這一時期可以產生超過500%的回報;一個名為ChatGPT Crypto Trader的小型
加密貨幣投資賬戶通過GPT-4來輔助投資決策,該投資組合回測到2017年8月的利潤為11000%;交易平臺Autopilot發起了一項實驗項目,驗證AI炒股的可靠性,目前已有近2.5萬名投資者參與。
可見人們對于用最新技術賺錢這件事懷有巨大的熱情,然而,用ChatGPT來輔助投資只是智慧金融的冰山一角。要了解事情的本質,我們需要對智慧金融的最新發展做一個系統的分析。誠然,
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以及其在各行業的應用,已經成為社會熱議的焦點。
在這個背景下,數據猿采訪了國舜股份董事長姜強、百融云創CEO張韶峰、螞蟻集團蟻盾總經理廖群偉、百望云數字經濟與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長李國平、南大通用金融部部長吳罡等多位業界專家,深入探討智慧金融的核心技術和應用場景,以及由此帶來的挑戰和問題。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