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雙波:目前主流的
評級機構大多以一些特定的“可持續發展指標”來確定ESG評級模型的指標選擇、權重設計,包括價值投資導向、收益回報導向、風險導向等,評級結果因宏觀環境和行業而略有不同,且不同機構評級之間的相關性極低。企業ESG管理提升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目前,全球600余家評級機構或多或少存在著ESG數據披露不完善的問題,導致基于公開數據的ESG評價標準存在一定的主觀性。
ESG評級與企業“可持續發展水平”是否正相關,需要有明確的“可持續發展水平”的結果數據,但目前并沒有可以支撐的“Y”值來衡量可持續發展水平的高低。所謂“Y”值,是指任何一個以結果為導向的評價模型通過回歸擬合得到的數據結果。因此,以泛“可持續發展能力”定義的ESG評級并不適用于現階段的資本市場。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