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環境、社會、治理)評價是ESG生態的關鍵環節,是衡量企業ESG績效的工具。全面注冊制已正式實施,構建適應于中國企業的ESG評價體系迫在眉睫,對于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從2004年首次明確提出,到如今理念深入各行各業,ESG日益成為行業共識。作為與國計民生休戚相關的銀行業,ESG不僅關乎社會責任的履行,從長遠來看,還對其財務回報和盈利能力具有積極影響
ESG 為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提供了理論框架和實踐指南,ESG 能幫助國家與地區更好地協調經濟發展、社會和諧以及生態保護三者的協調發展,能通過前瞻性地調整產業結構的資源分配來促進國家和地區經濟高質量、穩步發展
5月12日消息,本周,特斯拉公司(Tesla)發布了長達144頁的《2021年影響力報告》(Impact Report 2021)。報告指出,目前的ESG評級機制主要是以企業利潤如何受到ESG相關因素影響為依據,而不是衡量一家公司對社會、環境的真實影響。該公司首席執行官Elon Musk認為,這樣
碳補償、塑料補償和其他形式的氣候信用已成為商界的新現象,這意味著企業排放量低于一定標準的,可將其剩余排放量出售給其他公司獲取利潤。但這并非易事。企業無法保證他們所購買的所有額度真實有效,于是對實際數據的需
隨著ESG理念在我國的不斷發展,投資者參與負責任投資的意識不斷提升,但由于市場存在信息不對稱與ESG專業門檻,如何獲取有價值的ESG投資參考成為實踐過程中的一大障礙。目前,國際專業評級機構MSCI與Morning Star(晨星)設計了
今年ESG資產屢破重要關口。咨詢公司ETFGI的數據顯示,全球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中根據良好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原則進行投資的產品規模首次超過了1000億美元。今年7月,這類產品的資金獲得凈流入67.6億美元,全球上市的ESG交易所交易產品的資產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