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1.3ppm的觀測精度已經讓中國碳衛星躋身于全球領先地位,但是楊東旭認為還可以更好。“我們正在設計下一代碳衛星。”楊東旭說,“靠一顆衛星解決不了所有問題。”
對于碳監測的未來,專家團隊有更宏大的設想。楊東旭介紹,對于傳統的碳排核算方法來說,碳衛星其實是一個補充的獨立手段,從整體來看,更希望最終會建成一整套衛星體系,“我們正在設計的下一代衛星系統將做到更高精度,超越現有的1.3ppm達到1ppm以內,去做更深入的工作;除了精度以外,還要解決幅寬較窄的問題,未來下一代碳衛星的幅寬更寬,甚至做到全球覆蓋;達到全球覆蓋以后,一天覆蓋一次可能也不夠,會再考慮一天覆蓋幾次,以應對大氣的快速變化;解決天上衛星的問題以后,我們地面的反演、同化等系統也要跟上,同時天地一體化的協同觀測也非常重要,從而形成碳的監測體系,要將更高科技的技術應用到產品中去,用更新的方法去做更新的事情。”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