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要在2060年前或更早實現碳減排目標,大約需要1.84萬億美元的資金投入。這約占2020年-2060年累計國民生產總值的1%。”4月27日,在第133屆廣交會現場,世界資源研究所相關負責人在粵港澳大灣區綠色發展研討會暨《粵港澳大灣區深度減排路徑和
金融支持轉型機遇》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會上表示。
上述《報告》由渣打銀行與世界資源研究所聯合發布,并由思匯政策研究所、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
聯盟、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
廣東工業大學、中山大學、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廣州分中心等多家機構共同參與撰寫。
該《報告》以大灣區“9+2”城市的公開統計數據為基礎,對粵港澳大灣區內制造業、建筑業、道路交通三個
能源消費側關鍵行業的能源消耗和
碳排放情況進行評估,并為上述三個行業的脫碳路徑從政策和金融角度提出了建議。
渣打銀行亞太區可持續金融主管黃翠芝表示,“我們希望通過此次《報告》的發布,能夠幫助企業、金融機構和政策制定方更緊密地合作,為轉型金融在大灣區的落地和高水準實踐提供參考,以進一步加快大灣區的脫碳進程。”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