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拷問:秩序機遇與失序危機
1、個人、組織的權力邊界面臨重建
信用的可視化、去黑箱化,帶來了去中心化的商業趨勢,稀釋了原本需要人為層層管控的部分。
既然這一項商品的創作過程中的黑箱部分被消除,那么誰來為此變革付出代價,代價由誰來買單,什么樣的智能秩序設計,能使此成本與價格更易被人接受,就成了新的組織架構主題。
可以預計的是,在生產過程中的個人權力邊界、組織權力邊界,都將因此面臨重建。
2、文化與范式褪去地域鎧甲,在網絡世界展開肉搏
當個人物理邊界可以被良好的分開,決策時的情緒影響和從眾本能同時被弱化,作為唯一的信息窗口,網絡所透露出來的明確的生產規則、潛在價值評判的文明規則、基于語言和文化影響的互動娛樂等,都將在同一環境下生成和發展。
進化論永遠適用,只是對象由個體,變成了文明和文化規則。在這一過程中,如同為了食物和領地而產生的戰爭一般,文明和文化之間PK時,如ISIS一般的極端情況或許同樣會出現,如何在這一文化交流與文明融合的進程中,不至于卷入更多個體的選擇、活力、心理健康、發展空間,將成為新的未知事項。
3、情緒個體的群體決策挑戰,感受與正確如何平衡
區塊鏈技術衍生的智能投票系統,不由讓人聯想起近來被熱議的民選體制的記票問題。而基于一人一票的體制,若想做出理性和正確的決策,也仰賴于選民集體的教育水平,以及信息渠道的絕對真實公正。在當今時代,這并不容易。在未來的全面網絡化的時代,這同樣也是個問題。
樂觀來看,不僅一人一票的制度可以通過區塊鏈來實現,通過
區塊鏈技術,對于每個投票人的知識水平、技能水平、健康導致的決策情緒偏好、是否擁有子女帶來的立場增益,等等,都可以進行規則的設定,并適用于更多的集體決策場景中。
即便如此,人在做決策當時,還是難免會受人腦的諸如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等天然決策腦回路的影響,即便集體教育后都是精英水平的認知,想要完全做出長周期的理智決策,依舊是個挑戰。
遑論,網絡身份與實體身份的二元化危險,帶來的動態確信工作及過程中的隱私保護問題。而個人對自我能力、控制感和自我邊界的認知,會嚴重影響個人情緒和行為模式,繼而對環境、規則,產生反饋性的影響。這些技術帶來的負向問題還未妥善解決,但人們對于技術的的正向期待已經按捺不住了。在這個雙向過程里的探索與適應,都是未知的變數。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