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敬畏:永恒存在的變量敞口
1、虛擬貨幣大勢著落何方?
可以想象,一個發達和高福利的封閉經濟體,如果貨幣不再主宰交易,如果貨幣不再代表人的財富和尊嚴,那么虛擬貨幣一說,也只是短期時代產物而已。
如果基本福利建設可以消弭人們尊嚴差,那趕在全面平均且各要素自由流通的全球市場實現之前,虛擬貨幣對于主權貨幣的優勢差,也將消失。
當然,對于這一未來,樂觀情緒與悲觀情緒同時存在。而一旦這一天到來,那今天探討的貨幣的安全性、保值性等等吸引人的價值,也都將失去意義。
至于數字和科技能否承載貨幣重任的未來,則要看兼具保障與尊嚴的科技進步與經濟生態建設,與全球福利建設+全球治理,哪個跑的更快了。
如果二者殊途同歸,那主權貨幣與虛擬貨幣,屆時也將殊途同歸。只愿在賽跑的過程中,二者都能顧及普通人的幸福與尊嚴,同時秩序設計的活力,向著能激發出適應未來人類使命的方向開口,讓未來的人類不會陷入在絕望和更絕望中二選一窘境。
2、智慧秩序與智慧規則的縫隙?
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書中提到,“設備發明者徹底改變了信息的收集和分享,他們也可以做出同樣的貢獻,設計出深化理念基礎的工具。在通向第一個真正全球性世界秩序的道路上,拋棄偏見,提高道德評判力。”
鏈報認為,在
區塊鏈技術拓展開來的地球村時代,人們經濟產出和智慧產出的增量,都繞不開有更高適應性和更高效率的智能秩序和精準秩序設計。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當信用被可視化,個人行為可以被全面記錄時,還需要明確,人愿意在何時被記住,并在何時被忘記,如何設定這個區間,才能使得文化穩定性和發展活力都能達到平衡,需要及時被確定,并達成各方統一。
3、區塊鏈意味著技術迭代的終章?
人們顯然應當對科技進步和技術迭代保持開放的想象空間。
需要承認的是,雖然因
區塊鏈技術產生的苗頭已經顯現,但這一趨勢的完整實現過程相對漫長,畢竟只要還存在著基本的生理和安全匱乏的地區,尊嚴差就會成為個體行為之間的爭奪主題。同時,從實際需求滿足,到意識上的無危機意識,從而切實傳導至群體性的行為導向,也需要一定的文化和制度的進步適應時間。
哪怕只是一兩代人的調整時間,也許就會給技術發展,帶來新的可能,也會對人類行為規則的方向,帶來新的影響。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