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伴隨著國家“雙碳“目標的提出,無論是中國的哪個區域,都面臨著如何應對挑戰的形勢,大多數地區目前都處于實現“碳達峰”的過程之中,而且個別地區已經對外宣示,承諾可以在國內率先實現“碳達峰”目標。
在東部地區,由于經濟發展處于領先地位,而且主要城市均已經進入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階段,而且經濟結構調整已經初步見效,由傳統的以制造業為主的經濟結構轉向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結構,導致實現“碳達峰”的壓力和阻力相對較小,基本具備了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實現“碳達峰”乃至率先實現“碳中和”的基礎。
以
北京為例,作為共和國的首都,經濟和社會發展程度很高,基本上走完了工業化階段,經濟結構基本上以第三產業為主,因此“碳達峰”已經成為歷史,下一步重點工作是推進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步伐,預計在國內肯定會率先實現“碳中和”目標。
在良好的基礎之上,北京市政府提出,在“十四五”期間
碳排放要穩中有降,其實就是要盡可能地縮短“碳達峰”之后的高位平臺期,盡早實現“碳中和”目標。
再說一說
上海,眾所周知,這個國際化大都市處于中國經濟最發達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起到“領跑者”或“火車頭”的作用,其經濟發展狀況甚至也直接影響到世界經濟的發展,可見這個城市擁有的獨特角色和特殊地位。
目前,上海市政府已經明確提出,在2025年前要實現“碳達峰”,比國家設定的目標時限早了五年時間,可以說是國家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引領者之一。
除了上述兩個特大城市之外,中國其他東部發達地區的省份或城市也都表示要率先實現“碳達峰”目標,比如
江蘇、
福建、
廣東、
天津和海南等省份已經提出要率先實現“碳達峰”目標,盡管時間點可能不盡相同,但既然是要率先達峰,那么意味著一定是要早于2030年實現“碳達峰”這一重要目標。
當然,同樣屬于東部地區的省份,并沒有全部在“碳達峰”方面采取相同的目標宣示,比如東北三省、
山東等省份似乎對自身率先實現“碳達峰”尚未有足夠的信心,因此還沒有提出達峰的具體時間表,說明各地確實存在較大的差異性。
此外,個別西部省份也不甘落后,比如
青海和
西藏等也都提出了率先實現“碳達峰”的戰略目標,這也有利于提高整個中國實現“碳達峰”目標的信心,更給我們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良好基礎。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