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分叉以來,BCH以及吳忌寒等人就成為眾矢之的。就當時
比特幣的信徒的觀點來看,分叉無疑是對比特幣的攻擊、破壞和侮辱。
當時甚至有人喊出了“誰敢干比特幣,我就干誰”這樣充滿怒氣的口號。
但財富效應使得BCH的價格一路高漲,截止到目前BCH報價7254元人民幣,總市值達到1245億人民幣,全球第四,排名位于在
btc、ETH、XRP之后。
“在以前,分叉被認為是很嚴重甚至可怕的事情,但現在看來,結果并不壞,甚至在牛市的時候分叉帶來了更多的利益。”劉昌用稱。
BCH的出現究竟是放出了瓶子里的惡魔,還是為比特幣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外界有著不同的看法。但是可以知道的是,BCH一石激起千層浪,各種分叉幣紛紛涌現。
“分叉是自由的,比特幣的發展本身也不依賴誰提供的合理性。”劉昌用表示。
據不完全統計,僅在2017年12月份,就出現了LBTC 、BTX 、UBTC、BTP、BCK、SBTC、BTW、BTG等數十種分叉幣。
連“比特幣首富”李笑來都參與其中,為SBTC和BCD站臺。
分叉幣在國內的涌現及泛濫,與七部委聯合叫停
ico也有著密切關系。
2017年9月4日,七部委聯合叫停ICO,并將其定性為“非法集資”。通過ICO來斂財的門檻變高。而BCH的出現和金錢刺激,讓很多人看到了IFO(Initial Fork Offering即初次分叉發行)的可行性。
通過分叉進行預挖,IFO成為了在
數字貨幣市場進行收割的一大法寶。
在江卓爾看來,絕大多數分叉幣都只是為了圈錢而發行。分叉幣唯一正當的產生方法,是社區有分歧,經過爭吵博弈,不能達成一致,然后社區分裂。
LBTC創始人點付大頭認為,一些分叉幣確實有圈錢的嫌疑,但就分叉而言,究其根本是因為比特幣缺少中心化的治理,當礦工、開發者、用戶之間產生分歧并且不能解決的時候就產生了分叉。
“LBTC作為分叉幣,目的是將記賬權和投票權進行分離,建立起101個節點,全員參與投票表決,實現真正的去中心化。”點付大頭這樣描述自己的分叉幣LBTC。
從擴容之爭,到BCH分叉比特幣,再到IFO橫行,短短兩年分叉就從“危險事物”變成了稀松平常之事,很多人的信仰因此破裂,也有很多人表示認知得到了升級。
關于分叉幣的未來如何,很多業內人士表示,絕大多數分叉幣會在近兩年走向消亡,留下來的才是金子。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