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0年,就有人發帖提出將區塊擴容到7.1M的建議,但中本聰以“我們可以等以后需要的時候再改”進行了回絕。在之后的兩年里擴容之事再無人提及。
2013年,歐洲國家塞浦路斯發生經濟危機,人們為了進行經濟避險買入
比特幣,這一事件導致比特幣短短幾天從30美元飆升至266美元,達到當時的歷史最高點。
與此同時關于區塊上限、硬分叉的話題又開始被提及,關于擴容的討論開始慢慢變多。
可以得知的是,擴容已經成為了比特幣社區絕大多數人的共識,但在如何擴容的問題上,社區一直存在爭議與分歧。
2010年,中本聰悄然隱退并將工作交給了Bitcoin Core(比特幣核心開發組),也就是
幣圈老人常說的Core。
比特幣作為一個開源項目,自中本聰退出以后就都由比特幣核心開發組來進行核心代碼的更新與維護。核心開發組也因此成為比特幣社區最具話語權和威信的存在。
但核心開發組內部也并非風平浪靜。因為擴容問題Core分裂成了兩派:Bitcoin Core、Bitcoin Classic。
從Bitcoin Core分裂出來的Bitcoin Classic,其領導者Gavin Andresen是中本聰的接班人、核心開發組的首領,中本聰隱退后把代碼提交等重要工作都交給了他。
Gavin Andresen主張未雨綢繆,在區塊打滿之前擴容。但Core內部多數人都不支持Gavin的想法。無奈之下,Gavin開始奔走甚至來到中國尋求礦工們的支持。
最終Bitcoin Classic得到了包括 AntPool 和 BW 礦池在內的50%以上算力的支持,并計劃在支持率達到75%的時候進行硬分叉升級到2M上限。
“關于擴容,當時社區中的多數人希望通過協商達成共識,至少90%以上的支持率才能進行這種重大的決策。有75%的支持率就分叉的話,很容易導致比特幣分裂成兩部分,因為另外25%可能會分叉出另外一個鏈,這在當時是大家所懼怕的。” ChainVC合伙人劉昌用解釋道。
在“談分叉色變”的年代,Gavin Andresen和他的Bitcoin Classic理所當然地被認作是少數派、極端派。
Bitcoin Core則相對原教旨主義一些,他們認為去中心化是教義,1M的鐵律不能更改。后來Bitcoin Core內部又有人提出隔離見證(Segwit)這種“曲線救國”的“擴容”方案。通過隔離見證,可以實現在不擴大區塊的情況下,達到事實上的擴容。
總之,兩方的矛盾與分歧不可調和,且隱藏著巨大的分裂危機。
在比特幣生態當中,礦場、礦池是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國在礦池江湖上可以說首屈一指,是公認的比特幣算力的集中之地。沒有中國“礦業”的支持,不論是Bitcoin Core還是Bitcoin Classic,其擴容計劃都難以進行。
但是中國“礦業”也依賴于掌握核心代碼的這群程序員,沒有他們,比特幣的發展就會遇到問題,“礦業”的飯碗也會因此打破。
這兩派都極力鼓吹自己,作為夾在中間,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利益共同體,中國“礦業”必須要做出選擇。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